八坂志賀助,一位十份優秀的建築人才,在台期間參與了森山松之助
設計的台灣總督官邸(今臺北賓館)改建工程、臺北州廳(今監察院) 、
專賣局、總督府鐵道部廳舍;近藤十郎設計的基隆郵便局、臺北醫院
(今台大醫院);栗山俊一的臺北郵局廳舍;井手薰設計的臺灣總督府
高等法院(今司法院大廈)、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 )等等。
八坂任職期間優異的表現,多次獲得總督府頒發勳章與賞金表揚。
1917年更以「囑託」一職,協助森山松之助進行鐵道部廳舍設計事務。
1922年正式升任為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技師,成為日治時期唯一
在中央官廳由技手拔擢為建築技師的人。
八板志賀助就讀的「工手學校」,是日本第二個開設建築學科的學校;
第一個是培育出辰野金吾、長尾半平等日本第一代建築師的工部大學校
(即現今的東京大學工學院)。
「工手學校」造家科(建築科),即是辰野金吾參與主導設立的。
如果說東京大學是培育高端技術人才,那麼工手學校培育的則是
中端技術人才。
高端建築人才聘入總督府,職位大約從「囑託」做起,
然後升任建築技師;中端人才則從僱員,然後升任「技手」。
一個建案除了主持設計的建築技師,大概都會配上1-2位「技手」
協助,「技手」就像現在的「細部設計師」,協助技師繪出建築相關
的細部設計圖。
1899年,八坂志賀助來台,任職台灣總督府土木課僱員,
聘雇他的正是當時的土木課課長長尾半平。
1900年,八坂因家中事故辭職返日。
1902年進入東京私立工手學校造家科就讀,翌年畢業。
1906年任職於民政部土木課(關東都督府),1909年升為「技手」,
1910年轉派任台灣總督府土木部營繕課技手。
八坂志賀助又再次來到台灣,一直到戰後遣返。
1915年,時任新竹廳長三村三平開始籌建鎮守新竹全境的神社,
而新竹神社係由新竹街的松本徒爾等47人於1915年7月25日向
台灣總督府申請設立,此申請於時任總督安東貞美於1916年9月26日許可。
新竹廳長於1916年11月由高山仰接任,其考量牛埔山與北白川宮的淵源,
加上周圍被樹林所包圍,又可俯瞰新竹市街及向西遠望臺灣海峽,故決定將
御露營地紀念碑的下方處作為新竹神社的地點。
新竹神社前方道路之端點即為新竹廳廳舍(後來的新竹州廳),
將地方神道宗教與政治行政中心安排在軸線(今中山路)兩端,
在都市計畫亦有其特殊考量。當局設立「新竹神社造營事務局」,
並聘請森山松之助、八坂志賀助、手島誠吾等人設計。
而後在大正六年(1917年)於牛埔山(松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御露營紀念碑下方動工,社殿建材為阿里山檜木,並在該年12月23日
舉行「地鎮祭」動工;次年(1918)9月15日舉行社殿的上棟祭;
10月25舉行鎮座祭落成;12月24日舉行「新殿祭」、「神內祭」。
大正九年(1920)2月17日,新竹神社被列為縣社。
大正11年(1922)擔任營繕課技師期間,
八坂志賀助參與臺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及臺北高等学校
(今師範大學)的校園館舍之設計。
1910年同期來台的還有井手薰,他則是建築本科出身的建築師,
擔任教會的長老總督府土木局長長尾半平邀請井手薰興建台北幸町教會
大禮拜堂。
1929年,濟南教會日曜學校因空間不足決議改建時,
由教員熊谷綾子的父親推薦八坂志賀助擔任建築設計,
於1934年興建、年底完工,1935年舉行獻堂儀式。
濟南教會「主日學教室」建於1934年,
曾為日曜學校、演藝廳、國語禮拜堂、幼稚園等。
後被佔據分房出租。歷經數十年的協調,終於全部回歸教會。
1998年,主日學教室與宏偉的禮拜堂一起被公告為市定古蹟。
2014年濟南教會開始規劃古蹟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