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井八斗子官礦的產量在清法戰爭之後衰退,顏雲年的勢力掌控
基隆礦業之前,基隆的礦業主要是五煤行 (即林振盛行、林振合行、劉和泉行、
賴合興行、戴振發行) 的勢力範圍。
1891年八斗子官礦停辦之後,但福州南洋水師仍需用煤,
故那時倚賴民間五煤行供應 。
五煤行的行主分別是林榮欽、林峩士、劉永連、賴火輪、戴化生。
林榮欽、林峩士是福德街人 (今愛二路附近)、劉永連是媽祖宮人(今忠二路附近),
賴火輪推測為石牌人(今金雞橋、愛四路附近)、戴化生為草店尾人(仁三路與
愛二路附近)。基隆五煤行大致皆在今仁愛區。
林振盛行的行主就是林榮欽。
林榮欽的兒子林冠世後來成為基隆福德街的富豪,
之後更與顏國年結為親家。
林榮欽(1854-1920)通英文,清代在基隆經營煤行林振盛商行,
日治時期仍之,擁有深澳、八斗仔庄等礦區。
1907年,為撲滅鼠疫,與地方士商集資建造溥安醫院。
1918年,與林秋波、羅欽合辦慶安宮媽祖祭典。
1920年,與地方實業家組織基隆興業公司。
另擔任過奠濟宮管理人。
林榮欽之妻為林余氏,1921年逝世。
林冠世(約1892 -1932),基隆人,
父親林榮欽逝世後,繼承事業,並繼任奠濟宮管理人。
1920年,與同姓組成林氏宗親會;1926年任慶安宮中元普渡主事;
1927年捐金20圓予臺北愛愛寮,並任基隆城隍廟頭家;
1928年任慶安宮中元普渡主會及該宮廟理事;
1929年任基隆警察署第九保保正;
1931年,再任城隍廟頭家。
1929年基隆市日本職業別明細圖上的「林冠世」,
現場為一棟華麗的洋樓,位在福德町內,
即今愛二路、仁四路交接處,鄰近博愛市場。
明治三十年(1897),張金發與江忠良、林榮欽等人提議重修奠濟宮,
捐募二千五百圓後動工修建,並購置外木山數公頃土地做為奠濟宮廟產
(今台肥一廠附近)。
同年張金發被推舉為首任奠濟宮管理人。
不久,張金發因年邁為由卸任奠濟宮管理人一職,
繼由基隆巨富林榮欽先生接任管理。
大正十二年(1923)廟宇因出現蟻害.瀕臨危險,鑑於有損神威,
於是有重建之議,乃由管理人林榮欽之子林冠世統籌,
花費四萬圓,建築前殿、正殿及後殿。
在日治初期的採礦申請,劉永連與林峩士幾次聯名提出。
賴火輪幾次則是與林榮欽聯名。
1914年的基隆慶安宮重修碑誌,賴火輪與林榮欽也同列名其中。
賴火輪在日治時期擔任過街庄長(1918)、土地調查委員(1903年)、石牌街保正。
志定煤礦位於基隆市仁愛區獅球嶺東側,
國道中山高起點大業隧道的東側,現址尚存一座豎井,
以及山頂上靠近獅球嶺東砲台附近遺有捨石台車軌道路基,
與捲揚機底座等遺跡。
獅球嶺炭礦自清朝時代即開始開採,明治35年3月日本和歌山縣人吉川榮三郎
及日本長崎縣人大竹義求設立礦權,初期範圍基隆廳石碇堡港仔內庄。
明治35年6月礦權讓渡予日本宮城縣人荒井泰治。
明治36年9月礦區增區納入獅球嶺庄及鶯歌石庄。
明治39年4月讓渡予劉隆修。
明治40年7月讓渡予林峩士、何彙、張達源、林榮欽。
明治43年11月林峩士、何彙、張達源等人將礦權讓渡予林榮欽。
大正元年9月6日讓渡予黃東茂。
大正7年12月5日讓渡予林榮欽。
林榮欽於大正9年12月死亡,礦權於大正10年4月由長子林冠世繼承。
大正15年再加入林榮欽次子林德新,
以及三子林德明 (林大目)之妻林楊氏屘為礦業人。
昭和7年6月26日林冠世死亡,其子林錫勳繼承礦權。
林榮欽經營時期礦名同仁炭坑,
後改為獅球嶺炭礦。
林榮欽育有三子四女。
長子即林冠世,次子 林德新,三子林德明。
林冠世長子林錫勳在日本醫科大學,畢業時回台在愛二路開醫院。
由於大嫂叫高安子,大哥便從他們夫妻倆的名字裡各取一個字,
將醫院命名為「錫安醫院」。
先於基隆市劉銘傳路開設錫安醫院,後遷至仁二路,改為錫安診所,
繼而再將診所遷至臺北市遼寧街。
林錫勳的兒子林志聖跟著父親的路,也當了醫生,
以前在臺大眼科,之後臺大醫院安排他去國泰醫院擔任眼科主任,
自己也在民生東路圓環附近開設「林志聖眼科診所」。
林冠世次子林春生,也在日本考過醫科,可惜考不上,
改讀法政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返臺,
在六堵工業區日本人開設的中和羊毛公司服務。
林冠是三子林春松昭和醫科大學畢業。
戰後,於臺北市華亭街開設春松診所。
林冠世二女林氏查某從女學校畢業後,
因當時臺灣只有一間臺北帝國大學(今臺大),沒招收女生,
她就跑去東京讀女子大學法律系,之後返臺結婚。
其夫婿正是基隆顏家的顏國年……
( ps : 林氏查某為顏國年二房;
顏朝邦(1918-1995),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出身,
後入臺北高校理科甲組。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電器工程科畢業。
為顏國年二房長子,曾任三陽金屬工業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