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木 孝治(1874年—1932年12月18日),出身神奈川鎌倉。
1899年畢業於東京帝大建築科,於1904年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營繕課,
主要設計地方廳舍,新竹、宜蘭、桃園、苗栗、南投與阿緱(屏東)支廳
均為他設計,但其作品均已被拆除,後來他轉往滿洲發展。

1899年畢業於帝國大學工科大學造家學科(今東京大學建築系),
比森山松之助小兩屆,同期同學有曾來臺任職於鐵道部工務課的福島克巳、
設計橫濱市開港記念會館的山田七五郎等。
師從建築史學者關野貞,1899年畢業後任海軍技師、
吳鎮守府經理部建築科科員,1902年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營繕課囑託,
1903年升任技師。

1905年負責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南投、斗六、阿猴等
各縣廳廳舍改建標準圖,特色為中央入口主樓兩層並有近似塔樓的凸起雙層
屋頂,兩翼辦公空間一層,帶有弧狀拱廊陽臺,近似明治二十年以前的
擬洋式風格。

第一個作品是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與醫院(二次大戰後曾為國民黨
中央黨部,現已改建),此外還有1906年的新竹廳廳舍(1920年改為
新竹郡役所廳舍)和宜蘭廳廳舍(1920年改為宜蘭郡役所廳舍)。


1909年的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89年改建為中央聯合辦公大樓),
而在這建築物落成後,被關東州大連的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請去設計
滿鐵大連醫院,當時該醫院是東亞最先進且規模最大的綜合醫院。

在拆除清代臺北府城東側城牆後的東三線路東側,有三座小野木孝治的
作品,包括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與其附設醫院,以及中央研究所。

1909年,臺灣總督府發布「臺灣總督府研究所官制」,成立臺灣總督府
研究所,轄化學部、衛生學兩部;1916年設動物學部、釀造學部及庶務部;
1918年合併殖產局附屬檢糖所;
1921年以敕令第362號公布「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官制」,
改制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分為農業、林業、工業、衛生等四部
及庶務課,由總務長官擔任所長,隸屬於臺灣總督府,是對各項產業及
衛生進行研究、調查和試驗的機關,本部地址為臺北市幸町一番地。

廳舍建築建於1907年至1909年,由營繕課的小野木孝治設計。

屬於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的中央研究所廳舍,裝飾簡潔,
主棟中軸局部使用馬薩式屋頂強化視覺焦點,與東三線路上北端的
臺北廳(森山松之助,1915)、南端的總督府醫學校(近藤十郎,1908),
串聯成連綿壯闊的法國第二帝國風格風景。

中央研究所正立面轉至側面兩斜切角塔屋頂做法,
可見小野木孝治在縣廳舍標準圖中央塔樓的延續。
臺基高約半層樓,開有通風孔,屋頂設多處通風塔、
牛眼窗及避雷針,採坐東朝西長向配置,內有中庭及圓形水池。

小野木孝治在完成中央研究所廳舍設計圖後便離臺赴滿,
在滿洲時的著名作品滿鐵大連醫院,是當時東亞規模最大且設備最先進
的綜合醫院。臺灣的中央研究所則由近藤十郎接續完成。

1945年因臺北大空襲而受損,1960年代拆除前半部,
興建王大閎設計的教育部大樓(1971),1989年拆除後半部,
興建陳其寬設計的中央聯合辦公大樓(1996)。

臺南地方法院建於大正元年(1912),為總督府營繕課小野木孝治及森山
松之助所設計,其址原為清代馬兵營舊址,在式樣上,台南地方法院具有
巴洛克風格,為臺灣現存唯一一棟日治時期大型地方法院建築。
由於面積不敷使用,法院已另覓地重建,原建築的高塔已拆除,
而建築成為司法博物館預定地。

明治時期海軍技師小野木孝治,隨著日本帝國海外殖民擴張運動,
遠渡殖民地發展生涯事業。在臺灣總督府擔任技師4年之後,日俄戰爭的
勝利為他搭建了事業高峰的另一個歷史舞臺,受到後藤新平拔擢而出任
大連滿鐵本社的初代建築課長。

小野木以臺灣總督府官員身份兼任滿鐵民營企業的建築主管,
成為橫跨臺滿殖民地日本人建築家的第一人。
這份唯一而特殊的經歷,值得歷史研究為他保留一頁,
撰述其成就、影響以及歷史評價。

小野木孝治的生涯可依其職業變遷分為三個階段,
包括臺灣總督府技師時代、滿鐵建築課長時期以及
主持民間共同建築事務所。

小野木領導建築課業務16年,可以說奠定了滿洲
都市與建築的現代化基礎及其規模。

除了在臺灣工作4年多之外,
滿洲不但是他事業成就之所在,
也是人生最終長眠之所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