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 五一(1872-1938),活躍於大正時代和昭和初期的建築師,
被譽為「關西建築之父」。出生於福山市。
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系。他將在歐洲留學期間受到的新藝術運動、
分離派等新設計風格的影響引入日本。
曾任京都高等工業學校(現京都工業大學)教授、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
現名古屋工業大學)校長、京都帝國大學教授。
作品有;京都府立紀念圖書館、名與昆蟲博物館、弓道會館、京都東洋文化
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舊松風木城邸(現為五龍郭)、京都工商
會議所、京都市政府、平安神宮大鳥居、和楽庵(預定搬遷)、花鳥會館、
福山市政廳、島津製作所河原町別館、高野山金剛無源寺金堂、根本大塔、
渡邊橋、高麗橋、大阪市營地鐵的象徵標誌等。
1872年(明治5年)武田五一出生於廣島縣福山市西町,後來因父親工作
調動,輾轉於神戶、姬路、岐阜、高知、京都等地。
1894年(明治27年),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建築系。
當時,建築系湧現出包括「日本近代建築之父」辰野金吾在內的多位教授。
作為辰野金吾的學生生涯始於舊福山藩學生宿舍清野社。
1897年(明治30年),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大學畢業,隨後繼續在同一
所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畢業兩年後,他被任命為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助教。
1901年(明治34年),他受文部省(現文部科學省)的命令前往歐洲學習設
計,在那裡他直接接觸了新藝術運動和分離派等西方最新風格。
回國後,擔任京都高等工業學校(現京都工藝大學)設計學教授,
為京都傳統工藝的近代化做出貢獻,後來調任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現名古屋
工業大學)校長。
大正9年(1920),為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工學部建築系的設立
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兼任教授,培養了許多年輕人。也與福山出身的
廣田誠一一起參與了神戶高等工業學校(現為神戶大學工學部)的設立。
武田五一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教學,但仍繼續在關西地區工作,
參與了大量建築項目。
武田五一與福山的關係包括福山市徽的選定和福山市公會堂的設計。
武田五一也與「近代建築三傑」之一、以設計帝國飯店而聞名的建築師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參與了帝國國會大廈(現國會議
事堂)的設計等眾多項目。
此外,五一也參與了法隆寺、平等院等古代神社寺廟的修繕和保存等
各種項目,在日本近代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38年竹田五一因急性肺炎於2月5日在京都的家中逝世,
享年67歲。
877年11月15日出生於廣島縣福山市。
191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院建築系,1918年任該校助教。
隔年,受文部省命,赴英、德、法學習設計,隔年3月出國,1901年回國。
同年任京都高等工業學校教授,並擔任設計科長至1918年。
在此期間,他為京都工藝美術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1915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1917年調任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校長,同時兼任臨時國會大廈建築局技師。
當時,京都帝國大學工學部建築係正在籌建中,他作為委員辛勤工作。
1918年,該系成立後,他被任命為御用教授,主要講授建築規劃,奠定了
該系如今的基礎。
他不僅是京都帝國大學的教授,還在1936年擔任該校建築顧問,
並於1941年擔任財政部營建局的工程師。
1929年至1931年,他擔任營建局代理局長,並參與了校園建築的興建。
這是他建築創作的巔峰時期,留下了許多作品。
1917年調任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校長,同時兼任臨時國會大廈建築局技師。
當時,京都帝國大學工學部建築係正在籌建中,他作為委員辛勤工作。
1918年,該系成立後,他被任命為御用教授,主要講授建築規劃,奠定了
該系如今的基礎。
1931年他出差歐美,1932年從長期擔任的教授職位上退休,
但他在建築界的活動絲毫沒有減少,近期的主要作品包括日本紅十字京都
支院和京都電燈株式會社。
值得注意的是,晚年1934年4月他被任命為法隆寺國寶保存事業所
所長兼評議會成員,在其後的四年裡致力於保存寺廟國寶建築物的國家工程,
但他在這個偉大工程中途突然去世,對學術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長年居住在京都的他幾乎沒有參與關西地區重要公共建築的設計,
是日本建築界的領導者,被譽為「關西建築之父」。
武田五一與森山松之助為東京帝大同學,
同時也是日本時代影響臺灣深遠的建築師。
鈴蘭燈的發源地在京都市寺町通。最初鈴蘭燈由工學博士武田五一所設計,
有趣的是,他本身是個各種金屬鐵件、建築材料的搜集控,非常講究細節。
鈴蘭燈兼具傳統與現代的設計,是日本都市近代化的象徵,
在戰前日本各地的商店街廣設鈴蘭燈,也包含台灣台中、台北、基隆、
台南等地,如此有著鈴蘭燈飾街道則被稱作「鈴蘭通」。
臺灣神社(1901)是他與伊東忠太(1867-1954)的共同設計。
也是在台灣唯一被證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