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原籍泉州府安溪縣人,乾隆年間蘇旺忠渡海來台,由台灣
北部滬尾上岸,後曾遷居至七堵,以製作豆乾、豆腐買賣為生,
之後開起雜貨店。一直至第三代時才遷來水返腳(汐止)。
至第四代蘇樹森,於道光七年(1827-1903) 間因經營茶行而致富,
也大量種植茶園。
清光緒十一年(1885),中法戰爭,時蘇氏率領義軍三百多人,
將法軍擊退至貢寮,戰後朝廷敕封為四品軍功舉都司銜,後任鄉賓。
蘇樹森(字松茂) 原有一對子女,因幼年不幸夭折,
遂領養一子立為大房子嗣,繼承香火,
即汐止人一般所稱的「蘇大少」蘇爾民。
據稱蘇大少原名蘇廟,後改名為爾民。
蘇厝(原中正路153號,現翰林榕園華廈),即原蘇大老所建,
興建時為五落官房,五落包括正身、護龍、雙葉、五重門。
而正身的屋頂為馬背和八尺的燕尾,堵面上緣有七彩磁片的剪黏彩塑,
堵強還使用尺二的唐山紅磚。而門楣上方則有華麗的藻飾。
也因為身居清代官職,蘇樹森將大厝可以加上八尺高的燕尾翹脊,
正面還可以七開間大厝,正面門廳兩次間開琉璃花磚圓窗,
成為汐止地方的大戶人家。
1921年,蘇大老過世,享年八十歲。
蘇大老喪事後,蘇家即進行分火,
蘇大少即於汐止後火車站另建新厝,
並放棄大老之產業,並開始他傳奇的發達之路。
蘇少爺大厝地址位於大同路二段549號。
承繼明治末期與大正初期等時代類型,中式洋樓大厝。
落成時據傳說地理師曾預言發達二十年,之後煤碳業式微蘇家
興盛也跟著起了變化,與時代之變遷,各房皆相繼改行換業。
蘇少爺大厝,乃蘇大老之子蘇宗德、字爾民,所建造的,
區人習稱『蘇少爺大厝』。此屋由日本人設計,庭園五百坪,
是中西合璧的造型,既有歐式拱門廊柱,亦有傳統的三合院建築
再加三廳事式《轎廳、花廳、大廳》。
這座宅第應說具有中國傳統格局的二層洋樓,
左右對稱,有正廳及左右雙護龍,護龍之間各有天井、
現已改建為東方鴻大樓。
蘇宗德、字號爾民,同治六年(1867)生,蘇樹森之三男,故鄉人稱蘇少爺。
爾民自幼好學,其私塾老師訝其才,光緒十九年(1893)歲赴考,登第優等選中,
補為監生秀才。
日人治台時,蘇爾民嚴緝人心,維持地方。
明治二十九年(1896) 擢用石碇堡副主理。
明治三十年( 1897)登庸辦務署參事,同年十二月授佩紳章。
蘇爾民除繼承經營茶行外,還運用資金開採鹿寮、烘內、笳苳腳等礦坑,
獲利豐厚,成為汐止大資產家。
蘇宗魁,光緒十五年(1889)一月出生,為蘇樹森之五男。
汐止公學校課程結束後,便進入國語學校學習,
明治四十二年(1909)畢業後,進入台灣銀行任職兩年,
明治四十四年(1911)開始經營茶業,期間亦曾擔任新義發公司台北支店主任,
並擔任汐止街協議會員及汐止信用組合專務理事等公職。
蘇清淇,蘇爾民之長男,為人沉著穩重,
主要經營礦業,曾任靖和炭礦,修記炭礦等社長,
並擔任汐止街協議會員等職,
中日戰爭期間,先生痛恨七星郡警察課汐止分室主任的蠻橫,
因此事與其對立,負有聲名。
蘇乘龍,蘇爾民之四子,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畢業,
曾任台北縣汐止初級中學第二任校長。
日治末期皇民化期間家族曾改姓安武 :
蘇清淇(安武 清)、蘇喬木(安武 喬)、蘇平和(安武 平藏)、蘇乘龍(安武 龍藏)
蘇氏家族礦區概有蘇爾民炭礦、蘇先致炭礦、靖和炭礦、修記炭礦、
振興炭礦(蘇春濤)、成興煤礦(蘇成水)、勝源斜坑(蘇先致)、
堵南煤礦(蘇春光)、鹿寮上坑(蘇文宗) ……等。
日軍在進台北城之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暫時住宿在蘇樹森的家中大廳,
因此後來蘇家大宅被定為「水返腳御遺跡」。
昭和5年(1930) 三月十日,七星郡汐止街以六千圓買下蘇大老宅約八十四坪
的建築及其土地四百一十坪,作為「御舍營所」。這棟建築為當時蘇樹森新建,
紅磚建造、瓦片屋頂,在當時是此地規模屈指可數的宅邸,
原來是蘇樹森給予妻妾居住的房子。
昭和10年(1935) 修繕「御舍營所」遺址的同時,
為在鄰近土地設立「汐止神社」,因此收購周圍民地約四千五百坪。
1945年之後,汐止神社被拆掉,蘇家大宅則被改建成現在的忠順廟。
站前蘇厝是日治時期水返腳富商李萬居的宅第。
李萬居曾任水返腳庄長、區長和第一屆台北茶商公會副組長。
這座大厝是他晚年經營茶業致富所建。後來宅第被轉賣給蘇樹森家族。
蘇樹森的長子蘇爾民於分家後,
才在離前站不遠的後火車站另蓋一間大厝,
一般稱之為「後站蘇厝」或「蘇大厝」。
蘇松茂(人稱蘇大老)共娶了六個太太;
大太太看蘇大老娶妻多,起了修行的念頭。
靜修禪院位於汐止秀峰山下,創建於大正元年(1911),
係由汐止望族蘇爾民獨資興建,早年由月眉山靈泉寺善慧長老住持,
後由慈航法師於此講經說法。
靜修禪院是個著名的宗教觀光景點,
更是國內有名的佛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