畠山 喜三郎( Hatakeyama Kisaburō;1897年—?),岩手縣人。
日治時期的日本建築師,曾先後任職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會計課、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營繕課技手等,參與過台灣多項建築工程。

1897年出生於日本岩手縣、1916年自岩手縣立工業學校建築科畢業、
1920年擔任台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技手、1936年:任臺中州建築技師;
1942年任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技師。

參與的工事有 :基隆醫院廳舍、石津婦產科醫院(後為張婦產科)、
私立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講堂、株式會社彰化銀行本店、台中信用組合、
第二代臺中神社、大和村、善導寺本堂(已不存)等 。

年輕的建築師畠山喜三郎以擅長作畫,在他參與基隆醫院廳舍
建造工程中,同時於1927、1929、1930年皆入選臺展。
入選臺展的人職業大多是美術老師或是畫家,
畠山喜三郎則是入選的人中職業為建築師的少數例子。

在臺灣北部生活的16年間畠山喜三郎除了建築的業務以外,
對繪畫展現濃厚興趣,而他入選臺展的作品幾乎都是臺灣風景。

日本國會於1897年通過了「台灣銀行法」後,
1899年創立了「株式會社台灣銀行」,即台灣銀行的前身,
一直到日治結束以前,扮演中央銀行的角色,
發行通貨並融通產業資金。

細數過去,日治時期除了「台灣銀行總部」之外,
其他具代表性意義的金融建築,就屬1938年完工、坐落於
今台中市自由路和台灣大道路口的「彰化銀行」,
它是第一間由台灣民間自行籌資設立開辦的銀行。

1935年,創立30周年的彰化銀行,經股東會決議,新建一宏偉
氣派的總行館舍,除了徹底解決因業務增加而造成空間不足的問題
之外,同時也有紀念彰化銀行30周年之意涵。

隔年,為配合工程期間之營運,
先於對街修築臨時行舍,並委託白倉好夫、畠山喜三郎
設計規劃新總行館舍藍圖。

1936年,「彰化銀行」新建總行於台中現址動土動工,
由總督官房營繕課技師白倉好夫,與台中州內務部土木課建築技師
畠山喜三郎共同完成,由齋藤辰次郎承包此建設工程,
至1938年落成後啟用,至今矗立已超過80年。

出身岩手縣的畠山喜三郎,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岩手縣的工業學校建築科。
之後,便在1920年時受聘為台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科的「技手」。

畠山喜三郎原先在1936年離任,由於他擁有相當優秀的營繕技術,
之後轉任至台中州擔任建築技師。

除與白倉好夫共同設計彰化銀行外,還設計了像是台中市第三信用
合作社(現三信商業銀行)、張婦產科等別具歷史意義的建築,
他的人生下半場幾乎都在台中地區發展。

彰化銀行在營建工法上也有所創新,
以鋼筋混泥土作為建築材料,
整體建築外觀使用列柱作為建築立面,並進行大面積的開窗
增加其採光,建築表面以洗石子為主,部分區域以浮雕裝飾,
如此的建築設計讓人感覺有巴洛克式建築帶給人的精緻,
也有羅馬式建築讓人感受到的穩重。

1936年(昭和11年),總行於今址動土動工,由齋藤辰次郎承包工程,
至1938年(昭和13年)落成啟用,成為現今所見的第三代彰化銀行總行,
至今矗立已超過八十年!

於2017年經台中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