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倉 好夫 (Shirakura Yoshio ),日本建築師,長崎縣人。
出身長崎的營繕課技師白倉好夫,他與台灣之間的淵源極深,
早在他13歲時(1903)就曾來台生活,並在總督府內的稅務課,
擔任給仕(雜役)的工作。兩年後進入總督府中學校第二部就讀,
畢業後接受了東洋協會台灣支部補助,
返回東京的高等工業學校升學。
1912年,自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後,隔年他再次返回台灣,
擔任土木局營繕課的「技手」,期間參與到北醫外科手術房工程
的製圖工作。
1920年,白倉好夫被調職到台中州的內務部擔任土木課技手,
之後累積了相當的經驗後,獲升遷機會成為土木技師,之後因應
組織變遷而成為地方技師。
根據《台灣總督府職員錄》所記述,當時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人員大多數
來自日本,「技師」和「技手」等屬於編制內的人員,薪資條件也與「雇」
或等編制外的臨時員工或試用人員不同,而「囑託」這類的臨時人員,
彈性也很大。
興建的工程中,「技師」主要負責監督及擔任指導者,「技手」則是在
技師的監督指導下,從事建築設計等業務。
依據規定,「技手」僅需用人單位長官向台灣總督提出申請,經核准即可任命。
如同白倉好夫與畠山喜三郎,大多數畢業於日本各高等工業學校,或是大學
建築科的人一樣,自1899年起,陸續被台灣總督府引進到台灣。
彰化銀行成立於1905年(明治38年)6月5日是為該行發軔之始,
迄今已116週年,由彰化吳汝祥先生糾合中部地方士紳,集資22萬日圓,
為第一間台灣籌資開設的銀行,此彰化總行1909年後搬到台中,為此當時
還舉行了不少慶祝活動。
彰化銀行為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1935年(昭和10年),
創立30週年的彰銀,經股東會決議新建一宏偉氣派的總行館舍,
除徹底解決營業空間不足之外,更有彰顯30週年紀念之意。
由日據當時頗負盛名的總督府技師白倉好夫與畠山喜三郎設計,
彰化銀行在營建工法上也有所創新,
以鋼筋混泥土作為建築材料,
整體建築外觀使用列柱作為建築立面,並進行大面積的開窗
增加其採光,建築表面以洗石子為主,部分區域以浮雕裝飾,
如此的建築設計讓人感覺有巴洛克式建築帶給人的精緻,
也有羅馬式建築讓人感受到的穩重。
1936年,「彰化銀行」新建總行於台中現址動土動工,
由總督官房營繕課技師白倉好夫,與台中州內務部土木課建築技師
畠山喜三郎共同完成,由齋藤辰次郎承包此建設工程,
至1938年落成後啟用,至今矗立已超過80年,
並於2017年經台中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根據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的資料顯示他於1920、1930年代在政府
單位服務了26年,一路穩扎穩打從技手當上技師。
1890年出生的他13歲便從日本來到台灣在總督府財務局打雜,
青少年時期在台灣總督府中學校接受教育,努力爭取回日本本土留學機會,
學成後22歲(1913年)時再回到台灣奉獻畢生所學在這片土地上,
直到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才回到日本。
白倉好夫待在台灣的30年間,大多數的公家建設作品皆由
「總督客房營繕課」掛名,彰化銀行台中本店為少數可明確掌握為
白倉好夫先生設計的建築,也替他留下了在台灣的足跡。
台中行啟紀念館開館於1926年,為紀念1923年裕仁皇太子曾行經
此地而設立,其內部作為教育博物館與物產陳列館的使用,見證了大正浪漫
時代的結束,開啟了摩登的昭和時代。
如同第一代(台中車站前)、第二代(台中公園內)的台中物產陳列館,
行啓紀念館同時作為具教育性質的城市博物館,展示物品包含機械器具、
動植物、科學、風俗、歷史等。
據考核,此建築亦為白倉好夫所設計;
戰後的行啟紀念館於1961年拆除改建為綜合大樓,
在今天的自由路與台灣大道路口、彰化銀行對面。
昭和8年(1933)10月13日臺灣總督府再以府令第119號公布
彰化新市制,將彰化街合併南郭、大竹兩庄成為「彰化市」。
依據日治時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設計,在州轄市成立後,必須另外設置警察署
執行警察事務,且市尹無權干涉警務。
之後在昭和9年(1934)警察署決定選擇並非緊鄰市中心而是腹地寬廣的
臺灣公立彰化女子高等普通學校(現今的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對面作為
新築辦公廳舍的所在地。
昭和10年(1935)12月20日興建廳舍,昭和11年(1936)5月30日竣工
使用,本案建築由臺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白倉好夫負責設計、臺北池田好治
負責工事、臺北共益社負責電氣工程。
臺灣建築會是臺灣第一個建築研究社團組織,成立於1929年。
當時,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有感於建築技術日新月異,材料不斷推陳出新,
而臺灣的氣候與日本、歐美又完全不同,課長井手薰集結有志人士創立
臺灣建築會。
臺灣建築會的成立創會工作由1926年5月5日開始,
舉辦「相談會(討論會)」並決議創立一個建築研究組織,
會名為「臺灣建築會」。
其後陸續舉辦讀書會討論會則,期間因栗山俊一出差歐美、
淺井新一因飛行第八聯隊設計案到屏東出差,創會工作遭停頓;
直到1928年9月29日舉辦創立懇談會,創會工作才再度展開。
同年10月18日舉行臺灣建築會發起人會,
確立臺灣建築會的成立,由井手薰、栗山俊一、淺井新一、
尾辻國吉、鈴置良一、白倉好夫組成創立委員會。
根據台灣建築會的相關調查研究,
1927年白倉好夫調回總督官房會計課營繕係技師,
並參與台灣建築會的創會,之後也常擔任公關,
在懇親會中娛樂會員。
1934年,他在栗山俊一離台後,順勢成為台灣建築會的副會長。
井手薰於1944年逝世之後,便由白倉好夫接任台灣建築會會長,
也是井手薰底下最上位的技師(三等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