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野 金吾(Tatsuno Kingo)1854年10月13日—1919年3月25日),
日本建築師,畢業於工部大學校(今東京大學工學院)造家學科,
為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德的學生,曾留學英國,返日投身建築學術界
和實務界,為日本第一代建築師,
對於日本近代的建築教育、建築設計有深厚影響。
著名作品有日本銀行京都支店、奈良飯店、東京車站、
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等。
談及開創日本及台灣明治風流建築史新頁者,
辰野金吾與其師喬賽亞・孔德(Josiah Conder)可謂最為關鍵性人物,
也扮演了啟發與引領後輩的領導者角色。
現今依然佇立於東京大學建築系前的雕像,正是被譽為
「日本近代建築之父」的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孔德,他於1877年
因著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的推薦,受日本政府重託,除擔當工部省
營繕局建設顧問,也受聘於工部大學校造家學科(後來的東京帝大建
築學科)任教職,培育出日本本土第一代的建築師。
原本出身相對寒微,來自佐賀唐津下級武士之家的辰野金吾,
因緣際會下由工部大學校的造船學科轉至造家學科,因而得以在孔德的
教導下學習西方建築,最終又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獲孔德提名為
後繼者,由工部省派往英國繼續深造。
1880年,辰野金吾來到倫敦大學的研究室學習,其後又進入了孔德
曾經任職的伯吉斯事務所見習實務。
其時正當英國維多利亞的輝煌年代,相關建築為了輝映國力與經濟貿易
盛況,已然進入了歷史主義形式的高峰期。
辰野金吾身歷其境,從中汲取養分,又於英國遊學之外,
續往法國與義大利,遊歷造訪相關經典建築,藉著現地考察與細部
描摹過程,徹底浸潤於歐洲的歷史人文、科技文明與帝國的榮耀光輝,
並將相關見聞與學習所得引介回日本。
辰野金吾後來發展出最具代表性的「紅磚立面、相間以灰白飾帶,
搭配如王冠般的塔樓或圓頂」的「辰野式」建築,便是他遊學英國期間,
受到倫敦知名建築師理查.諾曼.蕭(Richard Norman Shaw)所設計的
安聯保險(Alliance,1883)建築所啟發。
3年後,辰野金吾自歐返日,先是接棒孔德任教於工部大學校,
繼續培育後進。其後又於1886年仿照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與松崎萬長等
建築師共同成立了日本造家學會(今日本建築學會),也逐步安排門生擔任
相關職位,將其於教育界、學術界的影響力緊密串連至實務界,
建構出足以統領全國建築業的體系。
影響所及,從日本到台灣,以辰野金吾為首的英國派建築,
因此蔚為主流。
身為日本第一代且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
辰野金吾初期的設計風格,選擇足以表彰明治維新企圖與展現國家主義的
古典石造風格,效法約翰.索恩(Sir John Soane)於倫敦所設計的英格蘭
銀行(Bank of England,英國的中央銀行),
於1896年設計建造位於東京的日本銀行總行(日本的中央銀行),
以穩重厚實的石造量體傳達銀行值得信賴之寓意,百多年來歷經了地震、
空襲等諸多考驗,依然屹立不搖,可謂此時期代表性作品。
待維新改革逐漸步入正軌,相對不再需要仰仗雄偉的石造建築樹立國家威儀,
辰野金吾便得以盡情展現所學,將維多莉亞安女王樣式加以靈活改造,持續
創作出日本銀行京都支店、日本生命保險株式會社九州支店、岩手銀行本店、
東京車站、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等「辰野風格」作品,
其中1914年落成的東京車站更成為他個人的經典之作。
1895年,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這時間正值辰野於1884年接棒後十年,
至1902年辭職之間。活躍於臺灣的建築技師野村一郎、中榮徹郎、森山
松之助、小野木孝治、近藤十郎等均受教於他。
日治初期,為建立總督府威信,官署建築大多採用古典主義系統,
例如總督官邸、臺灣銀行、彩票局、臺北水道唧筒室;而總督府技師
近藤十郎設計的新起街市場、臺灣日日新報社,開始出現白色水平帶狀,
可以看出近藤十郎試圖將辰野式運用於商業建築。
接著來臺的森山松之助雖一開始以古典系統設計水道唧筒室,
之後大量運用辰野式於臺南郵便局(1907-1910)、基隆郵便局1912)、
專賣局(1912-1913)、大阪商船基隆支店(1915);
臺灣總督府1912-1919)於原本長野宇平治的設計圖較為樸素,
在森山松主導下,採用更多白色橫帶裝飾、附柱、圓頂,
可以說是將辰野式表現得淋漓盡致。
森山松之助為何在臺灣大量應用辰野式?
殖民地臺灣初期曾有古典主義樣式建築,但臺灣並無適合石材可以使用,
初期以擬石造方式代替,總督府之建築規模非常大,若採用辰野式,只要能
生產紅磚就可解決建材問題。
當時日本已從德國學習到機器製磚大量生產的技術,也研發出化妝煉瓦,
可以用品質優良的化妝煉瓦貼於建築表面,形成更加挺拔的立面。
相較於全白的設計,紅白相間於視覺上較多變化,或許在這樣的評估下,
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近藤十郎大量運用辰野式;
清代臺灣地方仕紳建築亦以紅磚造為財富象徵,
因而在臺灣自官廳建築、仕紳宅邸、街屋廣為使用,於各地蔚為流行,
成為臺灣特色。
森山承襲孔德、辰野以來,不應複製西方建築,
而是從中找出自己的特色之教導,選擇辰野式
可能是因地制宜理性思考下的結果。
在教育界,辰野金吾除於1884年任教於工部大學校,至1902年間
培養出56名畢業生外,尚於1887年與其他教授共同設立工手學校
(今工學院大學),同時跨足高等與中等建築教育;
在實務界,辰野金吾先於1903年與學生葛西萬司於東京合開「辰野
葛西建築事務所」,後於1905年與片岡安在大阪成立「辰野片岡事務所」。
其後,跨海來台、於台灣總督府營繕科任職的重要技師(建築師)
與技手大多曾受教於他,包括野村一郎、中榮徹郎、長野宇平治、
森山松之助、近藤十郎、井手薰等,
也因此,在台灣土地上留下了台灣總督府、總督府鐵道部、
總督府專賣局(今台灣菸酒公司)、台北州廳(今監察院)、
台大醫院、西門紅樓、台中驛(車站)、台中市役所、台南州廳
(今台灣文學館)等諸多「辰野風格」經典建築。
據信三十四銀行台南支店是辰野在台的唯一作品,現已不存。
辰野的代表性作品,最有名的就是東京車站,以及日本銀行總店、
日本銀行京都支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