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移住草屯之前,已有平埔族居住。
今北投里有小地名「番社內」者,及北投社之舊址,
但已無番社的遺跡可尋。
北投社可能是荷蘭時代戶口表所稱的 Tausabata 社,
最早有關北投社之記載,見於康熙三十三年《臺灣府志》:
「南北投社離府志(即今臺南市)五百六十里。」
此處的南北投社實為兩社,即南投社與北投社。
康熙五十六年《諸羅縣志‧封域山川》云:
「東為南投山,內社二,溪(指㙉羅溪)南為南投,北為北投。」
清雍正三年,依部議定:
「福建臺灣各番鹿場閒曠之地方,可以墾種者,
曉諭地方官,悉聽各番租與民人耕種。」
自此漢人即陸續進入草屯拓墾。
清朝初朝,草屯境內的土地仍泰半為平埔族所擁有。
乾隆五十三年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亂時,曾得平埔番之助,故奏請屯番。
但是到了道光初年,平埔族大舉遷徙埔里時,其土地已所剩無幾。
漢人益增,挾其人力與資金,大舉進入草屯闢墾,
終於迫使平埔社番向埔里遷徙。
入墾草屯者多是漳州人,
雍正初,漳州人由彰化沿八卦臺地東緣南拓,覓墾南投、萬丹地區,
並向南至名間,又渡㙉羅溪拓墾草屯西北。
乾隆二年解除攜眷入臺之禁後,開拓之勢大盛,濁水溪北岸以草屯為
中心的漢人聚落,至乾隆年間已向西拓至月眉厝、下溪州、頂茄荖一帶,
南及林仔頭,東達南埔與北勢湳。
草屯的聚落大部是血緣性的聚落。
沿著貓羅溪東岸分布著以林姓為主的聚落,
包括北投埔、月眉厝、溪洲。
在草屯開發的林姓祖先大多來自漳州府南靖和溪林雅,
他們都是四世永觀公的派下,大多是十四世及十五世,
也有極少數是十三世與十六世入墾草屯,
他們共分為六個「房頭」,
其中三房為長房華瀛派下,七房華仁及華懋派下,六房華翠派下,
此三房係在第十世分,均為第五世茂興派下,共祀關聖帝君,組織關老爺會。
另外三房頭為鵝房文學派下,塘房文渙派下,鬚房文深派下,
此三房頭係在第八世分,均為第五世茂英公派下,共祀觀音,組織觀音會。
此六個房頭之來臺祖之間的系譜非常清楚,
來臺年代最早可溯自康熙末年…….
六房頭分布的聚落,據報導,大致是長房在月眉厝;
七房在溝仔墘;六房二在月眉厝、溪洲;六房三在北投埔;
六房四在北投埔與頭前厝。
鵝房與塘房在頂厝;鬚房在月眉厝。
主要居於月眉厝的草屯林氏分為守勤公派下的大長房、七房、六房
及守玉公派下的塘房(唐房)、白鬚房、文房(鵝房)此六房。
雖祖籍為漳州南靖,但信奉泉州同安人的保生大帝。
來臺起初定居於今嘉義縣梅山鄉,不久遷居月眉厝,
並醵資草創簡陋小祠於北投埔山麓,不久因水患將祠遷回
月眉厝庄內,後因信徒日增,乃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
由六房的林浸捐獻土地,遷建於今之廟址,
成為今日的月眉厝龍德廟。
廟名「龍德」由來,是香火來自南靖縣龍德土樓。
林氏家族子孫繁衍,代出賢人,
清代六房十五世林滾,於乾隆四十年任南北投保義首。
六房十八世林輝鏡,字一新,於光緒年間為北投四姓局局首。
鵝房十八世林春祈,字錫爵,諡穆忠,
誥授奉政大夫四品藍翎知州,人稱林部爺,
其弟春梗,字錫禧,諡克讓,侍贈五品軍功。
林春祈於清咸豐年間原為南北投保義首,
同治初年,台灣中部發生『紅白旗反』時,大義滅親,
因功累升至直隸知州。
日治時期,六房十八世林紹輝、六房十九世林一信、
鵝房二十世林野任草屯街協議會議員、
六房十八世林紹仁,任月眉厝區區長。
六房十八世林紹輝任北投堡保甲聯合會會長。
光復後大長房二十世林忠,原名坤義,字海濤,
台灣廣播電台台長(中國廣播公司前身)、華南銀行官股董事、監察人、
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津津食品公司董事長、全國林姓宗廟常務董事、
世界林氏宗親總會常務監察人。
七房二十世林汝東,台北地方法院家事庭庭長,
二十世林洋港,南投縣政府民政局長、中國國民黨雲林縣黨部主委、
中國國民黨南投縣黨部主委、南投縣縣長、台灣省政府建設廳廳長、
臺北市市長、台灣省政府主席、內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司法院院長、
總統府資政、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二十世林源朗,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南投縣縣長、總統府國策顧問,
二十一世林庚辛,台灣省南投農田水利會會長。
六房十八世林紹輝,草屯鎮合作社農會會長。
十九世林地鑫,南投縣議員、草屯鎮碧峰國校校長。
十九世林一信之妻林蕭慎,南投縣議員。
十九世林維軒,草屯鎮農會常務監事、南投縣議員。
十九世林維堯,草屯鎮農會總幹事、鎮民代表會主席等。
二十世林耀東,草屯鎮碧峰國校校長。
二十世林寬演,草屯鎮炎峰國校校長。
二十世林瓊瑤,草屯鎮草屯國校校長。
坂塘房二十二世林瑞濱,南投縣議員、
南投縣議會副議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