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新(1795—1848 ?)名麟,字勉之,號勵堂,尚新是官名,

為清乾隆至道光時人,是臺南市吳園的主人。

吳尚新的曾祖父吳國美是枋橋吳來臺第一代,

吳國美年少入太學,「及長來臺……中年以後尤好施與……鄰里有貧

不能殯者,來告,以三百錢並楮鏹往,必親拜之而後安……年八十二,無疼終。」

吳國美的次子,吳尚新的祖父吳元光於嘉慶七年曾修復柴頭港橋。

吳國美三子吳元甫則是吳尚霑的祖父。

吳尚新的父親吳春貴是乾隆五十三年拔貢(按,乾隆七年之後改為每十二年

拔選一次),候補州判,捐陞部郎。嘉慶年間蔡牽之亂,時兼水師義首候補郎中,

「募水陸義民,攻破洲仔尾,議敘隨帶軍功加一級紀錄二次」。

嘉慶十二年,擔任《續修臺灣縣志》總理志局事。(續修臺灣縣志)

吳春貴以軍功任戶部廣西司郎中時,將事業交堂弟吳春祿經營。


吳春祿的兒子,吳尚震、吳尚霑兄弟,

一位是道光二十九年,一位是咸豐八年舉人。

吳春貴,係嘉義縣學生員,於乾隆五十三年拔貢,

承辦台灣、嘉義兩縣署的食鹽販館,公號「吳恆記。

吳園原為荷據通事何斌的庭園,清道光年間,鹽商吳尚新購買後

改建,街坊稱「樓仔內」。

因其鄰近枋橋,吳尚新家族遂有「枋橋頭吳」的別稱。

吳家三房吳尚霑在福安坑磚仔橋附近闢建「宜秋山房」,

人稱之為「磚雅橋吳」。

吳春貴承辦臺灣、嘉義兩縣屬食鹽館,公號為「吳恆記」。

家境原本興昌。吳尚新身為吳春貴長子,承受父親交來經營鹽業,

因改革製鹽法而節省製鹽成本致大富。

「臺灣鹽專買志」說:「道光四年,經營鹽務 館,自臺南起至嘉義的

食鹽配銷,握其一手的臺南豪紳吳麟舍,受臺南府的命,為當時在佳里庄

佳里西南方洲南場代替地於此處。經出資開設鹽灘,勤原籍泉州府晉江縣

東石鄉的蔡狄、蔡孔、蕭賢、蔡義、蔡遠、王政、溫耀、柯清、黃成等為主,

應他前來,築造鹽灘百副十甲。

其所建鹽灘和泉州式不同,原祗用磚瓦埕(結晶池)及土埕(小蒸發池),

改為水埕(大蒸發池)及滷矼(母液池)。當時的一副是十格(約二十臺尺平方),

加大小蒸池合計面積約四、五分。

十甲鹽灘的位置:三甲在布袋五蛟口,三甲在新厝仔館西坪,二甲在崁頭挖,

二甲在挖底埕。這十甲鹽灘建設,一部份採用大陸鹽灘的長處,而水埕的開設,

滷矼的穿掘,是這個鹽灘改良的特點。以後又收買魚塭,企劃增設鹽灘,

把布袋鹽場擴展為臺灣最大鹽場。

於是枋橋頭吳家,自吳春貴承販臺鹽,改革臺鹽製鹽法致富,

吳尚新繼承父業,承辦洲南場的徙場,選擇位置適當,築造鹽灘的構造新穎,

不祗對產鹽充裕國課民食,且吳家販鹽也因富甲全臺」。

廣大洲南鹽場及販鹽特權,在日本占臺灣後予以接管,

成立製鹽場設專賣局將鹽列為專賣品之一。

吳家家業因而衰微…….

明治四十三年(1921) 日人於吳園址南側,由市民募款四萬圓建台南公館,

昭和初改稱公會堂。吳園址北側建台南圖書館,西側則建四春園旅館。

從殘存的史料可知,吳尚新原名吳麟、素來被稱為吳麟舍。

吳尚新亦依循了父輩投入功名以求縉紳之途,

透過了捐官而得候補通判、補用員外郎,道光 22 年更赴京銓選,獲補授

刑部員外郎,最終並獲賜「中議大夫刑部四川清吏司員外郎加四級」榮銜。

在此基礎上,吳尚新更緊抓機會,

於道光 4年(1824 年)受命於新任台灣知府鄧傳安,一肩擔起洲南場的徙建事宜,

以期解決該鹽場在道光 3 年(1823)7 月因曾文溪暴雨、台江浮覆而被毀的窘狀。

由於選址適切,加以採用了改良式的鹽灘構造 ,

吳氏不僅為官鹽增產做出了貢獻,同時亦為自身累積了更多的財富,

而成為連雅堂筆下的「府治巨室」。

除了經商外,吳尚新亦參與了當時與文士有關的活動。

從史料可知,至遲在道光 9 年至 10年之間,吳氏即已與陳國瑛、楊文顯、

蔡國香等文士共同採訪了台灣的風俗紀事,而編寫成《臺灣采訪冊》一書 ;

而後,更曾在道光 15 年間,與生員劉衣紹、六品職員蔡植楠等

主導了台灣府學禮樂局「修製各種樂器,協正音律」之事。

吳園以「吳」字來加以命名,「吳園」一辭除具有文學承傳的典故

(例如梁蕭子範〈聽蟬詩〉:「輕飛避楚雀,飲露入吳園」;

南宋陸游〈懷山南〉:「至今夜夜尋春夢,猶在吳園藉落花」),

卻更強烈地表彰了屬於吳氏家族的名號,

直接而明顯地說出了台地士紳階層

藉由細膩的政商操作而靠鹽業發跡的傳奇。

吳尚新墓原本位在今臺南市仁德區三甲子一帶,

墓碑記載他於咸豐三年(1853)十二月下葬。

成大歷史系教授黃典權曾在1987年4月3日向內政部申請

將吳尚新墓指定為古蹟,但最後並未指定。

1990年時發生土地糾紛,當時的地主朱森永要求拆墓還地。


其後人整理墓園後,將墓碑與墓拱石構件於民國八十年(1991)

5月捐給臺南市政府,後來幾經輾轉之後安置於南門公園碑林。

由於社區民眾屢屢陳情反映,

該墓碑已於2017年遷移至隆田石質文物典藏庫

進行妥善保存。

施瓊芳曾替他寫了〈中議大夫刑部員外郎吳公誌銘〉一文,

收錄於《石蘭山館遺稿》。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