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時期,崁頂鄉為鳳山八社平埔族群馬卡道族力力社的墾居地。

據港東李隆宮碑文紀載,鄭氏部將李明烈將軍,曾於此地區興修水利,屯田開墾。

漢人在大約康熙三十年(1691)之後沿著力力溪(東港溪)、

下淡水溪(高屏溪)新園鄉港西村一帶(屬於舊港東見於《臺灣堡圖》上,

據傳清朝同治年間,因水患後遷村新港東)進入崁頂開墾,

例如當地望族羅氏先祖羅旗,原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入墾舊港東。

(參閱羅秋霖編《港東村羅氏族譜》)

清代港東里與港西里地名由來,

是由於此區分別位於東港溪支流九甲溪港口之東、西兩側,

以東稱港東里,以西稱港西里。

崁頂在清朝年間隸屬鳳山縣港東里,名稱始見於《鳳山縣志》:

「按社倉之設,系康熙四十八年福建巡撫張伯行令各縣設立。

捐粟則官與紳衿共之,看守則倉長與鄉耆同之。出入聽民間自便,

官不得過而問,令各學教官查核其實數焉。……一、在港東裏嵌頂。

一間俱系康熙四十八年知縣朱永清捐建。坊里原轄七里、二保、六莊、

一鎮、十二社。今兆民日眾、人居日廣,複設港東、港西二里;合九里焉。

縣屬轄九里、二保、六莊、一鎮、十二社。里、保、莊、鎮皆漢人所居,

社則土番處焉。」

日治時期,1904年,崁頂地區屬阿緱廳潮州支廳,

並包括崁頂、過溪仔、洲仔、力社等庄。

1920年,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崁頂地區改歸新園庄,屬高雄州東港郡,

崁頂地區則分為崁頂、過溪子、洲子、力社等4個大字。

現今崁頂鄉港東村,居民以羅姓為多,

建有四處占地百坪以上之傳統民居。

據族譜記載,其祖先為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人。

大約在清朝時代第三大房羅旗,

與第一、二、五大房先人一同來臺灣,

入居於今九甲溪與東港溪合流處,

居民稱其地為「大榕樹仔腳」。

三世羅侃(1796–1872)事業有成,有田地二十多甲,

出租佃農。地方人稱「侃頭家」。

四世羅寅、羅乾二公曾為庠生(秀才)考試及格。

次子雹,生子五世羅早(1847–1923),

前往港西村與六世羅喜、羅茂、羅利、羅在四子,

以「和春」為行號,經營糖廍,製造黑糖;

經營得法成為坐擁田地約160甲的大戶。

「羅家古厝」位於東港溪畔的港東村,建於昭和8年間(1933),

由當時崁頂大地主羅才的三子-羅縣、羅府、羅全三兄弟共同建造,

「羅家祖厝」原建已逾百年,屋主曾為日治時期新園庄長羅喜,

與「羅家古厝」羅才同為羅氏親族關係,

亦為崁頂百甲大地主之一。

羅喜,曾任新園庄助役,庄長;為村人穿西裝、騎腳踏車之始,

當地信仰中心港隆宮從新港東到舊港東的遷建工程,

即為其所主持。

崁頂羅氏歷世以「和春」為行號,經營各種事業。

現後裔約二百五十人。

後裔七世羅上曾為國大代表,

八世羅燦為醫師、東港信用合作社主席,主持和春診所。

九世羅傳地、羅傳進,十世羅世雄父子俱為立法委員。

九世傳地、傳進之父羅登增,為高雄拆船業、冷凍業先驅,

創辦和春關係企業,旗下有和春技術學院、和春製冰廠、

和春戲院等。

港東羅氏一族,為崁頂望族,

已經發展出龐大宗親關係,

不過,大多往外發展,賦居他鄉。

族人多以傳統務農為業,在製冰、漁業、醫學

各領域均有傑出的表現。

而在政治的發展上亦有可觀。

0

一則留言

  1. 2024 年 8 月 15 日 於 上午 12:24

    據了解,柯志恩的母親出身屏東崁頂鄉港東村,羅家早年在高雄經營遠洋漁業致富,產業大多由柯母的兄弟羅傳地、羅傳進繼承,羅傳進就是羅世雄的父親。因此,柯志恩與羅世雄是表姊弟,但外界知道的人不多。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178184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