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齊光,字愧賢,奎璧澳湖西社人(今湖西村);

生於乾隆11年(1746),卒於道光元年(1821),享年76歲。

是辛家於順治年間在湖西創置田園同時建宗祠,傳下四房子孫的

開澎始祖秉啟(又名一明)後代,

辛齊光是第三房也稱為大三房子孫。

乾隆34年(1769)23歲時成為諸生(秀才);

嘉慶6年(1801)56歲才成為臺灣府學歲貢生第一名,

臺灣兵備道慶保在嘉慶6年(1801)為他立匾「經元」一方。

其族人也希望能光宗耀祖出外做官補個好缺,

乃於次年在祖廟內立了塊「補缺堂」的匾額。

他曾應鄉試十餘科,經歷30餘年,

內渡福建赴考,迭遭風險,而幾近不返。

因事母至孝,乃決定終養老母暫不赴試。

直到嘉慶15年(1810),辛齊光已66歲,

其母以90餘歲高齡壽終之後,待服3年喪滿,再赴鄉試,

以年近70之「皓首」蒙受嘉慶18年(1813)癸酉科周濱海榜

欽賜舉人,為澎湖士子開先河,掙得「開澎舉人」之名。

所謂欽賜舉人系指額外錄取的,祖廟內掛有一塊「文魁」匾。

澎湖自辛齊光欽賜舉人後,

每科與鄉試者有人、膺房薦者有人,文風日盛於昔。


辛齊光家道頗富裕,才能十餘次赴福州省城參加鄉試,

而且樂善好施,以下就所得的資料列述其事蹟:

嘗捐百金以倡修文石書院以及郡城試寓考棚;

又建造湖東、西溪二處石橋,以便利行人;修港底尾、書院崎

二處大路,修蟳廣汐石堤,過中墩有淺水可涉,復有此石堤至北山社,

方便路人涉水而過,又於堤旁建福德祠,以保佑行人膜拜憩息。

鄉里有古塚,經風雨侵蝕,棺骸露跡,悉拾置於一處,封築為義塚。

又建「敬聖亭」廣拾字紙。遇到貧病者常賙濟之;

有借貸而無力償還者,都將借據焚燒。

朋友有喪,貧窮無力埋葬者,

均準備棺木與予營葬;以此義行聞達於鄉里。

辛齊光曾主講文石書院善誘後學,

教人種實踐,留心考據,終日不怠,

中舉後,不因年歲大,仍然上書當局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也被《重纂福建通誌》列為國朝孝義錄內,

也傳承採輯澎湖節孝事蹟,讓後來還是生員的蔡廷蘭

繼續纂輯,並刊載於澎湖誌書之內。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