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國魏譙郡銍(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後世又稱嵇中散。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
思想家、音樂家。為魏晉時期文人團體「竹林七賢」之一,
與阮籍齊名,並稱嵇阮,同為魏末文學界與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他激烈抨擊世俗規範,主張順應自然法則,保全人的天性,
積極推廣服食養生理論,在當時極具有非常高的聲望及號召力。
後因捲入朋友呂安的訴訟而入獄,權臣司馬昭忌憚他的言論影響力
會威脅司馬氏政權,在鍾會的建議下將其處死。
在他死後,其思想主張在東晉及南朝受到了極大的推崇,
成為魏晉玄學的重要構成理論。
隨著神仙道教的興起,嵇康本人則被神仙化,
包括作為正史的《晉書》在內,
關於他的生平事跡的記述中參雜了相當多神怪、傳奇的內容。
而他堅持思想與人格的自由,不追逐世俗名利,
為追求正義而犧牲的品質,被後世視作中國傳統文人清廉正直、
不畏強權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
根據記載嵇康在年少時便顯示出過人的聰慧,
他並沒有通過拜師或者進入學校來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
而是通過自學來完成早期教育的,
這被認為與其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有關。
嵇康的所涉獵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歷史、音樂
以及後來對他影響深遠的老莊學說等各個方面,
令他在後來的日子裡贏得了多才多藝的讚譽。
因為家族的財產和兄長的照顧,嵇康的早年過著優裕的生活。
雖然容姿俊美,才華出眾,但他卻不願修飾儀表培植聲譽,
為謀求仕進做準備,而是過著自由自在特立獨行的生活。
他嚮往出世的生活,隱居於河內郡山陽縣(今河南省焦作市),
與阮籍、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交遊,
並創作了大量表達通脫放達思想的作品,
受到當時人的矚目,被稱作「竹林七賢」。
嵇康不僅崇尚道家的自由思想,也相信道教服食長壽的主張。
在隱居期間,他曾親身實踐前往山中採藥,並且意欲將養生作為
自己的終生事業,而不願選擇出仕為官。
文獻中記載有他與孫登、王烈等隱者道士的交遊。
他還著有《養生論》,在煉丹服食之外主張清心寡欲修身養性的
養生方式,受到當時人們的推崇。
時任大將軍的司馬昭要聘用嵇康成為他將軍幕府的屬官,
他逃到河東郡去躲避徵辟。
司隸校尉鍾會準備了盛大的排場前去拜訪他,遭到他的冷遇。
好友山濤舉薦他代替自己的職務,他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
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
表明自己不願為官的態度。
嵇康好友呂安的妻子貌美,被呂安的兄長呂巽將其灌醉並姦污。
呂巽當即立下重誓,呂安也出於對嵇康擔保的信任而打消告發呂巽的想法。
然而事後呂巽仍感不安,於是先發制人,暗地裡誣告呂安不孝。
而呂安因為相信呂巽之前的誓言,沒有揭發呂巽的惡行,而被判處有罪,
流徙至偏遠的邊郡。呂安寫信給嵇康訴說自己的冤屈,
嵇康得知後寫下《與呂長悌絕交書》與呂巽絕交,
並毅然出面為呂安作證申冤,
因此與呂安一同下獄。
嵇康入獄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許多豪傑名士紛紛表示願與之一同入獄,
以此來抗議司馬氏政權,要求釋放嵇康,
然而這些努力並沒有成果,當時正受到權臣司馬昭寵信的
司隸校尉鍾會向司馬昭進言,嵇康這個人具有相當強的政治影響力,
可能會對司馬氏奪取天下的計劃產生威脅,
勸司馬昭當趁此機會將嵇康剷除。
於是援引「孔子戮少正卯」的春秋案例判決了嵇康和呂安死刑。
嵇康在獄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寫下了《幽憤詩》,
並為告誡兒子嵇紹寫下了《家誡》。
臨到行刑那天,嵇康於刑場上顧視日影,
向兄長嵇喜要來了一把琴,從容彈奏一曲《廣陵散》,
曲罷嘆道:「《廣陵散》於今絕矣!」
隨後被處斬死在洛陽東市,時年四十。
嵇康死後,他的好友亦為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也於景元四年冬過世。
而竹林七賢中的向秀則接受司馬昭的徵召出仕。
嵇康之子嵇紹後來由山濤舉薦出仕為官,後成為晉朝之侍中,
八王之亂中為保護晉惠帝而殉難,成為晉朝著名忠臣;
然而其父之死,成為對其個人評價的最大爭議。
成海應:「中散因山濤爲選曹郞,擧以自代,答書拒絶,
因自說不堪流俗而非薄湯武。
司馬昭,知其不附己,遂陷呂安獄而殺之。
曺操欲簒漢室,則殺孔融,司馬昭欲簒魏室,則殺中散。
彼二人者,其力雖不能禁遏簒奪,
若扶植名節,使忠義之士,鼓其心則有餘。
歷考前世革除之際,何甞不先誅鋤名士乎。
中散臨刑,援琴而鼓,歎曰,廣陵散,於今絶矣。
廣陵,卽諸葛誕起兵之地也。世語雲,康遙應毋邱儉,
然儉高貴鄕公二年,擧兵廣陵敗死後,陳留王二年,誕擧兵討昭,敗死。
已而中散見殺。非應毋邱儉,乃應諸葛誕也。
以儉、誕俱在廣陵擧兵,故謬指應儉也。
觀此幽憤詩,深有羨於採薇山阿,散髮巖峀。雖遁世遐擧如此,
中散名重當世,而志於魏,安得免於禍乎哉。」
方東樹:「中散以龍性被誅,阮公為司馬所保,
其跡不同,而人品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