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於四川)人。
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 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
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
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努力革新。
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
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
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
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 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
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風格。
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
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係,
蘇軾執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於虎口之間,
類似於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
其代表作有《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
《寒食詩》、《醉翁亭記》等。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
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
「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書唐氏六家書後 :
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並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
今法帖中有雲「不具釋智永白」者,誤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禪師書也。
云「謹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語耳,而書亦不工。
歐陽率更書,妍緊拔群,尤工於小揩,高麗遣使購其書,
高祖嘆曰:「彼觀其書,以為魁梧奇偉人也。」
此非知書者。凡書象其為人。率更貌寒寢,敏語絕人,
今觀其書,勁險刻厲,正稱其貌耳。
褚河南書,清遠蕭散,微雜隸體。
古人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
河南固忠臣,但有譖殺劉泊一事,使人怏怏。然余嘗考其實,
恐劉泊末年褊忿,實有伊、霍之語,非譖也。
若不然,馬周明其無此語,太宗獨誅泊而不問周,
何哉?此殆天后朝許、李所誣,而史官不能辨也。
張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
今世稱善草書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
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今長安猶有長史真書《郎官石柱記》,作字簡遠,如晉、宋間人。
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
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
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虛語也。
其言心正則筆正者,非獨諷諫,理固然也。世之小人,書字雖工,
而其神情終有睢盱側媚之態,不知人情隨想而見,如韓子所謂竊斧者乎,
抑真爾也?然至使人見其書而猶憎之,則其人可知矣。
余謫居黃州,唐林夫自湖口以書遺余,云:
「事家有此六人書,子為我略評之而書其後。」
林夫之書過我遠矣,而反求於予,何哉?
此又未可曉也。
無豐四年五月十一日,眉山蘇軾書。
書吳道子畫後智永創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
君子之於學,百工之於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
故詩至於杜子美,之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
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跋王晉卿所藏蓮華經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
其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
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今君所藏,抑又可珍,卷之盈握,沙界已周,
讀未終篇,目力可廢,乃知蝸牛之角可以戰蠻觸,
棘刺之端可以刻沐猴。
嗟吧之餘,聊題其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