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於四川)人。
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
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風格。
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係,
蘇軾執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於虎口之間,
類似於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
黃庭堅將蘇軾書法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
早期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
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
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台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
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
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
所以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
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
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
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
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
其代表作有《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
《寒食詩》、《醉翁亭記》等。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
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
「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 記潘延之評予書 )
潘延之謂子由曰:「尋常於石刻見子瞻書,今見真跡,乃知為顏魯公不二。」
嘗評魯公書與杜子美詩相似,
一出之後,前人皆廢若予書者,乃似魯公而不廢前人者也。
( 書贈宗人鎔 )
宗人鎔,貧甚,吾無以濟之。昔年嘗見李駙馬璋以五百千購王夷甫,
吾書不下夷甫,而其人則吾之所恥也。書此以遺生,不得五百千,勿以予人。
然事在五百年外,價值如是,不亦鈍乎?
然吾佛一坐六十小劫,五百年何足道哉!東坡居士。
( 自評字 )
昨日見歐陽叔弼。云:「子書大似李北海。」
予亦自覺其如此。世或以為似徐書者。
( 題自作字 )
東坡平時作字,骨撐肉,肉沒骨,未嘗作此瘦妙也。
宋景文公自名其書鐵線。若東坡此貼,信可謂云爾已矣。
元符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游三州岩回,舟中書。
( 題子敬書 )
子敬雖無過人事業,然謝安欲使書宮殿榜,竟不敢為口,其氣節足嘉者。
此書一卷,尤可愛。
( 題晉武書 )
昨日閣下,見晉武帝書,甚有英偉氣。乃知唐太宗書,時有似之。
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門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吾君也!」
「居移氣,養移體」,信非虛語矣。
( 題蕭子云書 )
唐太宗評蕭子云書曰:「行行如紆春蚓,字字若綰秋蛇。」
今觀其遺蹟,信虛得名耳。
( 題顏魯公書畫贊 )
顏魯公平生寫碑,惟《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化,而不失清遠。
其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
非自得於書,未易為言此也。
( 雜評 )
楊凝式書,頗類顏行。李建中書,雖可愛,終可鄙;雖可鄙,終不可棄。
李國士本無所得,舍險瘦,一字不成。宋宣獻書,清而復寒,正類李留台重而復寒,
俱不能濟所不足也。蘇子美兄弟,俱太俊,非有餘,乃不足也。
蔡君謨為近世第一,但大字不如小字,草不如真,真不如行也。
( 論君謨書 )
歐陽文忠公論書云:「蔡君謨獨步當世」此為至論。
言君謨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
就其所長而求其所短,大字為小疏也。
天資既高,輔以篤學,其獨步當世,宜哉!
近歲論君謨書者,頗有異論,故特明之。
( 評楊氏所藏歐蔡書 )
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竭,加以唐末喪亂,人物落磨滅,五代文採風流,掃地盡矣。
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
國初,李建中號為能書,然格韻卑濁,猶有唐未以來衰陋之氣,其餘未見有卓然追佩前人者。
獨蔡君謨言書,天資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
然行書最盛,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隸小劣。
又嘗出意外飛白,自言有關心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
歐陽文忠公書,自是學者所共儀刑,庶幾如見其人者。
正使不工,猶當傳實,況其精勤敏妙,自成一家乎?
楊君畜二公書,過黃州,出以相示,偶為評之。
世多稱李建中、宋宣獻。
此二人書,仆所不曉。宋寒而李俗,殆是浪得名。
惟近日蔡君謨,天資既高,而學亦至,當為本朝第一。
( 論沈遼米芾書 )
自君謨死後,筆法衰絕。沈遼少時本學其家傳師者,晚乃諱之,自云學子敬。
病其似傳師也,故出私意新之,遂不如尋常人。
近日米芾行書,王鞏小草,亦頗有高韻,雖不逮古人,然亦必有傳於世也。
( 與米元章札 )
某啟。嶺海八年,,親友曠絕,亦未嘗關念。
獨念吾元章邁往凌雲之氣,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時見之,
以洗我積年瘴毒耶!今真見之矣,余無足言者。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