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元年﹙1862﹚戴方生之亂,放火燒莊,全莊夷為平地

只剩三戶土埆竟,從此,鄉民習慣稱好收莊為「火燒莊」。

大正9年(1920)台灣地方改制,日本官方認為「打猫」地名不雅,

改以日文漢字近音詞「民雄(たみお )」轉譯,在此設置「民雄庄」,

劃歸台南州嘉義郡管轄。

下轄原打猫南堡內之打猫街、東勢湖庄、菁埔庄、蕃仔庄、雙援庄、

竹仔腳庄、好收庄、崙仔頂庄、頂藔庄、新庄仔庄、田中央庄、

江厝庄、牛斗山庄、鴨母坔庄、牛稠溪庄。

好收庄其前身即為火燒莊,戰後設豐收村;

豐收村由舊時的山仔腳、竹圍後、火燒莊、新厝、

過溝仔、溝心、大樹腳坪、內窩等合併而成。

豐收村地處陳厝寮淺山陂下,地勢平坦,

長年享有好收埤圳的灌溉,故又有「太平莊」之名。

陳家祖籍福建漳州平和縣,陳家的祖先來台後,本來住在打猫番社,

後又移居至東勢湖北,最後落腳於陳家的基地好收庄(今豐收村)三角湧,

之後往上開墾厝地結庄,在陳厝寮又形成了一個新的聚落。

陳家是民雄好收一帶在地望族。

相傳陳家長工因在院子裡發現以前盜賊埋藏的黃金而致富,

故而人稱建立洋樓的大地主陳實華為「阿賊仔舍」。

但事實上,據其後代表示,陳家之所以富有,是因為成功開發豐收村

一帶水利設施,並與大林新高製糖會社合作展開製糖事業,才能致富。

製糖與興築水利設施讓陳實華賺了錢,

因而使他有機會可以去購買更多的田產。

陳實華做為大地主,靠收租就能致富。

陳實華與林研娘及後繼室黃燕娘共育有五子。

長子陳聯彬也是一名醫生,醫專畢業後,曾在斗六開業,

後返回故居,曾任民雄庄第三任庄長(今之鄉長),「保證責任信用

販賣購買利用組合」會長(今之農會總幹事);

次子陳聯滄是一名醫生,於1927年創設明元眼科醫院;

三子陳聯薰為國中教師;四子陳瓊瑤曾擔任民雄鄉第六屆鄉長;

五子陳嘉珍則為臺北土城化工廠創業人。

正因為長子陳聯彬是醫生的關係,考慮到自己的診所與住家同空間

有衛生疑慮,決定將家院分離,於是在1920年代,父子倆聘請了日本的

建築師協助設計,建起一棟典雅的洋樓。

也因此,這棟洋樓呈現當時流行的「辰野式」風格,

最大的特徵就是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且有塔樓的設計。

正面的樣貌有點類似中間縮減的總統府。

共兩層樓高的洋樓,一樓正門廳堂作為神明廳,左右兩側做為起居室。

二樓原先有個塔樓,據傳稱曾做為琴房及繡房使用,主樓後方和式空間

則為招待日本賓客用。

陳實華洋樓的外觀與總統府相似,

因此被當地人暱稱為「地方望族的居所」 ,

陳實華是民雄地方上的仕紳,洋樓的興建

顯示了陳家當時的財富與地位。

陳家後代將洋樓保存良好,並曾出借場地給電視劇拍攝。

目前,洋樓已經轉售給五穀王廟,並改名為「五穀王廟景觀公園」,

提供民眾休憩。

陳實華家族在民雄地方極具影響力,1906年梅山大地震後,

時任五穀王廟管理人的陳實華籌款重建豐收村五穀王廟,並安置

其他倒塌廟宇的神像。

隔年,陳實華與劉延輝、蔡麟、許滄明等籌備設立「有限責任打貓

信用組合」,更是民雄農會的前身。

陳聯彬醫專畢業後,曾在斗六開業,後返回故鄉開業,

曾任民雄庄庄長;不僅是在地名醫,並與父親共同經營糖業,

對於民雄也有諸多貢獻。

陳聯彬曾與其他合夥成立「保證責任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

就是農會的前身。陳聯彬亦擔任會長一職。

1924年,陳聯滄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並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附屬臺灣支部內科日本紅十字社病院眼科學教室擔任研究員,專攻眼科學。

於1927年結業後返鄉,在陳實華洋樓前排平房,

與長兄陳聯彬共同開業行醫,專治眼疾,為臺灣眼科前驅。

1929年,前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眼科醫學研修,

返臺後,在1931年開設了明元眼科醫院,

位於民雄車站對街,專治眼科,遠近馳名、門庭若市。

基於維護行醫品質與衛生考量,陳聯滄於1940年至1945年間舉家

搬遷至嘉義市榮町五町目二十五號(今中山路450號),於臨近嘉義車站

前之位置,繼設明元眼科醫院。

然而,或許是命運捉弄人,為陳聯滄帶來了重重考驗。

1941年嘉義再次發生大地震,診所與住所全毀,

緊接著於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轟炸臺灣,

導致他的診所與住所慘遭炸毀。陳聯滄因舉家前往民雄山區

山豬湖口(現內埔子)避難,因此無人受難。

戰後,也得以重建新居,明元眼科醫院也於1945年至1954年間,

喬遷至嘉義市北榮街44號(文化路口)恢復營業。

陳聯滄曾有過二段婚姻,

第一任妻子陳張謹治,在產下四子後因感染產褥熱逝世,

與陳聯滄一共育有六名子女,但僅幸存四位。

而後,續弦第二任妻子陳謝璧兒,共育有六名子女。

陳聯滄對於子女們的求學教育與音樂培養十分注重,

因此,於1954年毅然決然地舉家遷移至臺北市仁愛路二段,

在1954年至1959年間,繼設眼科醫院,並專心致力於醫學研究,

於1957年取得日本國立鳥取大學博士學位。

最後,1959年至1968年間,舉家搬遷至臺北市信義路二段。

最後陳聯滄於1968年11月9日,

在臺北市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陳聯滄除了醫術精湛,在行醫閒瑕之餘,喜好音樂藝術活動。

他在就讀總督府醫學校期間,就擔任絃樂社團成員中的首席小提琴手。

在嘉義開業的1948年至1954年間,除了繼續扮演小提琴演奏家外,

也集結了許多音樂愛好者,組成嘉義管絃樂團,

促進了嘉義地區的管弦樂交流。

陳聯滄對教育與藝術的並重,

其子女在醫學及音樂領域也多有傑出表現,

甚至融貫了中西醫療體系與藝術治療的面向。

包括有陳芳玉(於2020年6月因病過世)為鋼琴家,臺大藥學系傑出系友,

畢業於紐約茉莉亞音樂學院,擁有全美音樂教師協會及紐約音樂教師協會

頒發永久專業教師證書;

陳芳月(現居馬里蘭州)於臺大醫科畢業,是皮膚病理專業醫師,

任教於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在美國醫學音樂交響樂團 (MMG) 擔任女高音;

陳芳美(現居臺灣),輔仁大學家政營養系畢業;

陳源金(現居加州)於臺大醫科畢業,麻醉科專業醫師,

擔任洛杉磯醫師交響樂團團長、美國醫學音樂交響樂團 (MMG)首席小提琴家;

陳芳苡(Elizabeth Chen Christenson, MD, LAc,現居夏威夷)除了

擁有西醫及針灸執照,成立私人診所氣醫療院,跨足專業家庭醫學、

音樂醫療,並推廣中西醫綜合醫學及身心靈醫學外,

也於美國醫學音樂交響樂團 (MMG) 擔任團員,演奏豎琴;

陳芳杏(Anita Chen Marshall, DAOM, Pharm.D, Ph.D., LAc,現居夏威夷)

則為中醫及藥學博士,她曾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撰寫的《中醫與

臨床藥理學》一書,含在 global database and NIH COVID 研究數據庫中,

在音樂上則擅長女高音,曾與美國醫學音樂交響樂團(MMG)合作。

1910年出生的陳聯薰,為豐收村鄉紳陳實華第四個孩子,

曾前往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就讀高等師範英文系,精通台、日、英三國語言,

歸國後曾擔任民雄鄉公所會計,後來在嘉義一帶擔任教職,

曾任教於民雄國小、民雄農工、嘉義女中、大林國中、

竹崎高中和嘉義國中等校,主要教授英文,直到退休。

因家境富裕,約十七、八歲開始接觸攝影,並購置設備自行

沖洗照片,村莊生活、學生活動、民俗盛事、人物沙龍等,

都是快門下的取材來源,

目前中正大學的重構大學路已典藏陳聯薰兩千多張照片,

足以洞見1960年代前後的地方光景。

四子陳瓊瑤的名字取於《詩經・衞風・瓜》詩句

「投我以桃,報之以瓊瑤」,寓意為做要懂得知恩圖報。

曾擔任為民雄鄉第六屆鄉長。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