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簡是全台最大複姓,有90%集中在大寮區,其中又以義仁、昭明及三隆三里最密集,
大寮張簡家族出過許多地方政壇、商界要角,也培養出上百位醫生。
張簡一世始祖簡德潤公號居敬,係簡姓洪源開基始祖九世孫,性溫厚,學識淵深,元朝至正元年,遊至漳州府
南靖永豐里梅林村,設一書館,教群弟子有方,眾稱四先生,曾有一地理師曾巡先生,投宿書館,感公款待厚誼,
指梅林村牛欄下厝背吉地一穴,以報公恩,公將洪源曾祖,簡一評公諱宇遠,骨骸移葬此地,維持鄰舍。
長窖義祖張進興公,家產殷富,兒子早亡,媳婦劉氏奉侍翁姑純篤孝行,公預謀招一儒士為子婿,
素聞簡公寬宏大度,遂求入贅成親,至大明洪武四年辛亥入籍姓張,為永豐九甲里長。
洪武九年丙辰,抽充興化府平海衛莆禧千戶所軍,簡德潤公在漳州為張進興公之義子婿,創造一世祖。
生三子,又娶盧氏生五子,兄弟八人,立籍承張簡興同一脈,所傳而兼兩姓之宗,由此而來。
張簡姓從簡德潤開基後,世居南靖,一直到1705年,簡成禎帶眷來台,成為張簡/簡氏的開台祖,
並分別定居在台灣南部。
從唐山到台灣,張簡姓的子孫以高雄縣大寮分佈最多。
且集中在現今的昭明、義仁、新厝、拷潭、三隆、永芳、山頂、等村落。
其中表現最為傑出的當推拷潭脈。
按 : 今拷潭村,舊名墩仔,開基祖包括十二世祖成禎公、簡彩公、十三世祖元周公。
至十六世後,部分家族由拷潭村遷居到溪埔拷潭寮,後人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多有表現,包括張簡忠(庄長)、張簡獻、
張簡朝闖(縣議員)、張簡德(鄉長)、張簡五龍(縣議員)、張簡茂己(議員)、張簡夜詮(鄉代主席)、
張簡德瑞(校長)、簡茂盛(校長)。
清康熙44年〈1705〉十二世成禎公,自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長窖村〈今長教村,屬客語區為客家人〉
渡台居大寮屯仔(今拷潭村),迄今已逾三百年,至十五世張簡意遷居今三隆村拷潭寮開墾荒地,與水爭田,胼手胝足,
到了十六世張簡加禮時已是可溫飽之家了,
十七世張簡忠(1876~1949)、張簡獻(1885~1971) 兄弟時,逐漸開啟其一生的傳奇。
張簡忠,清末光緒2年(1946) 生於大寮鄉拷潭寮,今址為三隆村165號(日據番號為鳳山郡大寮庄芎蕉腳249番地),
張簡忠,張簡族譜簡德潤公第17世裔孫,張簡加禮公之長公子也,幼習漢文(私塾三年),世代耕讀傳家,
1895年台灣割日時,正值弱冠青年(20歲),當時拷潭寮的張簡點(1866-1906)擔任拷潭寮芎蕉腳保保正,
兼掌管金吉利白糖間,掌握當時當地的政經大權,可惜英年早逝,予以張簡忠乘勢而起之機。
1903年9月陳中和派四子陳啟峰在大寮山 仔頂(今會社村)創立新興製糖株式會社,
初期營運不甚順遂,1905年8月日俄戰爭後,國際糖價暴跌公司負債累累,由於張簡忠在1907年之前已先後擔任拷潭庄甲長、庄長,
1907年後新興製糖株式會社為擴大甘蔗種植面積,尋求投資夥伴,張簡忠於是向日本政府申請『官有地貸付許可』與『開墾地業主
權付與』,1910年更以35歲之齡受任命為赤崁區(包括赤崁、拷潭、大寮三庄) 區長。
1912年以後糖價始漸恢復熱潮,至1919年後更是大發利市,由於張簡忠正逢其時擔任區長,
在大寮鄉政治上的引領風騷,帶領著整個家族的走勢,由於日本政府大量購置與租借土地,出租農民,提升當地百
姓的生活水平,並造就其成為大地主的地位,
1920年赤崁區改制屬鳳山郡大寮庄,張簡忠仍為第一任庄長,是日據時代唯一的台灣人,
擔任大寮鄉區庄長(1910~1926),一直至1926年9月才由日本人赤嶺直氏繼任,
張簡忠自此從政界轉入商界………
張簡忠於1927年中秋提議籌組『大寮信用組合』,1929年籌組「張簡忠業佃共濟會」,
1931年擔任大寮庄農會組合長〈理事長〉,張簡忠成為當時大寮政經界最閃亮的巨星,
張簡忠在地方展露頭角後,因受當時政治環境及弟張簡獻之影響,便積極培養子弟從政從醫,
從子弟兵皆送進鳳山小學校、高雄中學就讀及更改日本姓氏 (ps ; 張簡忠更改為古莊元忠),
就可知其當時的企圖心,張簡忠為人謙遜善良,
生有四子,長子五龍、次子夢外〈夭折〉、三子輝、四子耀;分述如下:
長子張簡五龍〈1899~1966〉嘉義農林學校畢業,台灣總督府糖業試驗場一期畢業,
先後任職於新興製糖會社經理、青果組合會社經理、大寮庄農會總幹事,後自高雄農田水利會曹公分會主任退休,
在台灣三達企業公司擔外務主任。
三子張簡輝〈1916~2000?〉,留日醫師,專攻內科,生子吉幸畢業於台北醫學院,
現為高雄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生有三女皆嫁醫生。
四子張簡耀〈1919~〉,東京日本醫學大學畢業,曾在日本醫科大學及美國杜克〈DUKE〉大學研究神經外科,
曾任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至1958年已做過脊椎手術及腰椎間盤坐骨神經痛手術,並為甲狀腺外科及腦神經外科專家,
有腸梗阻、腹部外傷、腦手術、脊髓腫瘤、三叉神經痛、甲狀腺腫瘤等著作,在學術界有崇高的地位。
張簡五龍於光復後,曾擔任第二屆高雄縣縣議員,其後無意政壇逐漸淡出,
其培養教育子女各個有成,生有五子亦如其名,一門五傑,依序分別為英郎、哲郎、敏川、庸生、秀介;
前四子皆為醫師,第五子為藥劑師,另女適鳳山名醫、日本醫學博士。
張簡獻(1885~1971),張簡忠之弟,幼習漢文數載(私塾),並承庭訓,抱有大志,
1895年台灣割日時,正值少年(11歲),明治31年張簡獻14歲時,與擔任拷潭寮保正兼金吉利白糖間當家的張簡店,
遭抗日份子林少貓擄劫至屏東機場與三地門 一帶,要求4200銀圓(聽說五擔銀)的贖金方得釋回。
1903年高雄陳中和派四子陳啟峰在大寮山 仔頂(今會社村)創立新興製糖株式會社,當時19歲的張簡獻受其兄
張簡忠之引荐,擔任甘蔗推廣委員,克勤克儉,逐漸展露長才,開始躋身士紳行列,
1919年受鳳山郡守聘為大寮公學校學務委員,並陸續受聘為台南廳、鳳山廳土地整理委員,
與其兄於1926年中秋提議籌組『大寮信用農會組合』,1929年1月張簡獻接任大寮信用組合(後更名為大寮信用
購買販賣利用組合) 組合長。
1937年1月擔任大寮庄農會組合長〈理事長〉,此即現今大寮鄉農會之前身,
在此之間並大量購置土地,出租農民,後更想出了稻、蔗輪種,即『特旱水浸一期糊仔蔗栽培法』。
俗稱黏糊仔甘蔗的栽培法,使甘蔗產能及產量大大提高,進而帶動了整個家族的氣勢,
造福當地百姓與繁榮地方,並造就其成為大地主的地位(擁有良田80餘甲),
從1933~1943年,先後受新興製糖株式會社社長表彰4次、高雄州農會表彰6次,
1943年因『特旱水浸一期糊仔蔗栽培法』之發明受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長及高雄州知事表彰。
張簡獻為人樂善好施,行事待人寬厚,在政治上雖不及張簡忠之地位,但在經濟上卻比其兄活躍、重要,
在成為全村首富後,便積極培養後進,在教育子女方面亦不讓其兄專美於前,子女的成就亦不遑多讓,
張簡獻生有五子,依序為德、聰、星華、茂昌、文彬;長子張簡德是張簡獻刻意栽培從政、從商的指定人選,
其餘四子皆赴日習醫擔 任 醫師,
長子張簡德(1905-1979 )自幼聰穎,18歲畢業於台南簡易商業學校,以優異成績考入台南師範學院,
畢業後獻身在大寮公學校訓導5年,作育英才,後進入新興製糖株式會社擔任出納主任,陸續擔任大寮庄役場
協議會員、大寮庄農業會副會長兼集荷配給部長,
1940~43及1947~51年擔任大寮庄農業會組合長、理事長,1947年當選大寮鄉代主席,
1954~56年擔任總幹事及理事,1950年地方自治後,分別於1951及1956年6月當選第一屆與第三屆大寮鄉長,
在地方政經壇上皆握有實力,積極促成鄉內輔英技術學院與中山工商的設立,
張簡德生有五子,職業也大多為醫師。
張簡忠、張簡獻兄弟縱橫著二個政權更替,交織著二個世代興旺,在長江後浪推前浪潮流中,新人輩出,
人才輩出的拷潭 張簡家族 醫師群,女輩子孫本身為醫師亦大有人在,且大部份嫁與醫師家族或達官貴人,
變成一個 龐大的 醫師家族,涵蓋內外孫輩、女婿人數已逾百人在醫師界,
其子孫遷居美日者亦不在少數。
( 資料主要節錄自 —
拷潭寮百年溯源:張簡族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