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姜朝鳳家族,雖然不如五大家族舉台聞名,但卻有其重要性與特色。

連橫《台灣通史》書中,姜氏族人有三人入傳。一是姜朝鳳,附於新竹拓墾始祖〈王世傑列傳〉之中。

一是姜秀鑾,列有〈姜周列傳〉專傳。一是姜紹祖,列有〈吳、徐、姜、林列傳〉。

其中姜朝鳳、姜秀鑾因開墾而入傳;姜紹祖因抗日而入傳。姜紹祖所領導之義勇,其先人多屬大隘的拓墾者。

此外,姜氏族人尚有多人,為地方性志書所樂載,如姜勝智被稱為「拓墾九芎林庄(今新竹縣芎林鄉) 祖。

可見姜家在台灣史上,是以土地拓墾的成就為後人所重視。

根據《姜氏族譜》等資料顯示,姜朝鳳家族來台之後又有兩次遷徙。

他們在乾隆初來到台灣,於紅毛港樹仔林庄一帶從事農耕,成為翠豐庄墾戶汪仰詹之佃農。

乾隆四十年左右,姜朝鳳七子中有四房,遷往當時墾潮正盛之九芎林庄一帶發展。

其中姜勝智甚且擔任九芎林庄之佃首,成為九芎林庄墾業之主導者,使姜家獲致良好之發展機會。

後來姜秀鑾乙房,又以九芎林為基地,向鄰近地區求發展,終至成為開墾大隘地區墾隘之實際負責人,

使姜家的發展達到頂峰。

隨著大隘地區之開墾完成,姜家乃於咸豐四年,將家族遷往今北埔定居。

姜家又領導墾民,以大隘地區為基地,向內層山地發展。

有學者曾以紅毛港、九芎林及北埔為重心,分成三個時

段討論姜氏族人墾業之發展,及財富累積之情形。

連橫《台灣通史》謂:「姜朝鳳……以乾隆二年,往墾紅毛港附近。」

 

但根據《姜氏族譜》顯示,姜朝鳳父親姜仕俊之三兄弟(大伯仕賢、叔仕傑)均渡台,

朝鳳之祖父景輝育有三子,均渡台謀生。而且景輝之大哥九輝,其四個兒子中亦有三房來台。

 

見姜氏家族在同時期有多人渡台討生活。

而且姜氏家族之來台,並不是始於姜朝鳳,或許姜朝鳳係與其父親及伯叔同時渡台。

根據族譜記載,姜朝鳳出生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乾隆二年入墾紅毛港時姜朝鳳已年過四十;如

果朝鳳之父仕俊先朝鳳渡台,則其時間當在雍正年間,而仕俊兄弟之來台當在其前後,甚或同時來台。

總之,姜氏家族之來台,其時間當在雍正年間或乾隆初年。

姜氏家族在紅毛港墾耕了四十年,在姜朝鳳過世之後有了重大之轉變。

根據《姜氏族譜》之記載,姜朝鳳死於乾隆四十三年(1777),享年八十五歲。但鑑諸

其他資料,可發現仍有諸多疑點。如其七位兒子在乾隆四十年十月所立之鬮書,

即明載「父親遺有家業水田壹所,帶瓦屋參問、茅屋並牛稠七間。」

 

顯見當時期之紅毛港,早已為墾民所入墾。

根據資料顯示,紅毛港一帶地區,遲至雍正年間,已為竹塹社「番人」賣與汪淇楚,即後來之汪仰詹墾號。

因此姜家移民只得向汪家承給土地墾耕,成為汪家之佃農。

而姜朝鳳等所承墾之地在紅毛港樹林仔,即今新豐鄉下坑村一帶。

姜朝鳳育有七子,擁有豐沛之勞動力,具發展潛力。但紅毛港地區,可墾土地已為大墾戶所佔有,耕地取得困難。

較具進取積極精神,不以佃農為滿足者,前往開墾第一線,尋找發展機會,是極為正常之現象。

姜家子弟後來有四房(即勝捷、勝賢、勝略、勝智等),遷往九芎林地區,

其遷居時間當在乾隆三、四十年代。

 

當時之九芎林,為漢墾民向「番地」開墾之第一線,墾民全力開墾九芎

林,後來並以九芎林為據點向鄰近地區開墾,成為開墾事業之中繼站。

 

遷至九芎林之四位兄弟中,其表現又以姜勝智最為突出。

他在政府設置番屯之後出任「九芎林庄佃首」,初負責督收屯租。後期進而轉變成為負有招佃開墾

供屯租之責的「墾戶」,並與劉承豪同被譽為「拓墾九芎林之始祖」。

可推測姜勝智當為活躍、富領導力,與官府關係良好之地方領導人物。

姜勝智擔任九芎林庄佃首,負責墾務與屯租催收,對屯田有相當之支配權

嘉慶十年姜勝智之子,曾以姜懷岳、懷馥及懷精之名,向佃首姜勝智承給九芎林一帶之埔地。

二房勝賢之子懷齊,曾於乾隆五十八年向佃首姜勝智給出九芎林埔地開墾。

嘉慶十七年(1812),姜懷齊又向竹塹社土目潘文起,給出九芎林燥坑內節坑北之埔地。

 

可見姜勝智任佃首期間,姜家各房多少得到發展之機會,

惟姜家因而得到多少土地,事已不可考。

姜勝智佃首地位,隨著其過世而結束。

而姜家在九芎林一帶之墾業,也因而沈寂了下來。

直到姜秀鑾的出現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