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位於濁水溪沖積扇靠近扇央的區域,因為主要為平埔族東螺社的生活空 間,所以舊稱「東螺街」。

1720年代,中部的水利興築完成,彰化平原尤其成為 臺灣拓墾重地,墾民大量北移。

東螺街在這一波的拓墾熱潮中,以其優越的地理 區位,奠下發展的基礎,更因在南北交通、海陸

轉運的重要性,造就了盛極一時 的商業街肆。

繁榮的商機帶來財富,也提昇了文風,士紳階層逐漸形成。

 

1806年東螺溪氾濫成災,位於東螺街(今溪州鄉舊眉村舊社檨仔腳 一帶)房舍田園均遭沖毀,

在士紳領導之下,選定高亢河洲地有計畫的建立 市街,並於1808年建街完成,稱之為北斗街。

由北斗建街來看,北斗的社會領導階層對地方建設能起倡導作 用,具有關鍵性的地位。

19世紀以後,世家大族更是構成領導階層的主要力量。

在北斗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皆展現其重要影響力的家族莫過於第二大姓林 家,

尤其到日治時期人才輩出,帶領彰化南區的民眾,結合全臺灣政治社會運動 風潮。

戰後,林家菁英政治、經濟影響力突破地方性範圍,紛紛嶄露頭角。

林姓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高林鄉,開臺祖林德盆,約於嘉慶末道光年 初來到北斗,

其後分為兩系,一為慈雲(重慶),一為慈順(芳美),

來臺第三代(林家世 系18世),林慶岐(1861-1911)、林慶賢(1863-1914)因功名開始在

地方上有 其影響力。

慈雲派下的林慶岐(1861-1911)號西和,庠生(秀才),光緒三年(1878) 即任安平縣學訓導。

慈順派下的林慶賢(1863-1914)號修和,秀才。日本領臺初期,為了維持社會秩序,設保良局,

請地方紳商出面主持,以保護良民, 首任北斗保良局長即為林慶賢(1895)。

保良局本為因應過渡時期的機構,在地 方治安恢復以後,即予裁撤。

在政權轉移的這段時間,林家第三代分別擔任地方的重要職位,

林慶岐幼時聰穎過人,奮力向學,光緒四年(1878)即任安平縣(今台南)縣學訓導,日治後曾任

北斗保良局長,負責維持地方的治安。

明治30年(1897),任北斗辦務署參事(最高顧問),並榮授勳章。

明治34年(1901),任彰化廳參事、東螺西堡堡長兼總理,明治38年(1905)升任為台中廳參事。

 


林慶賢在1897年任北斗保良局長,後又任東螺西堡堡長、街庄長、北斗區長兼 下霸區長,

兩人皆獲頒紳章。

林慶賢對北斗地方建樹頗多,尤以建設北斗公學校 (今北斗國小),創設北斗街消費市場、

屠宰場,籌設莿仔埤圳(後改為北斗水 利委員會),請設臺中地方法院北斗登記所(今北斗

地政事務所)等等,此外也 創設「螺溪吟社」,與地方雅士切磋詩文。

林慶賢子林伯餘學醫 出身,曾連任四屆臺中州協議會員、保甲聯合會長、北斗區長等。

陳、林兩派儼 然成為政治上的兩大主要勢力……

 

林家第四代對日本殖民政權採取了相當不同的立場,

一為積極參與社會政治 運動者,對官方持批判與反對的立場;

一為在殖民體系中接受教育,活躍於地方 政商界。

林慶岐之子林伯殳(1896-1973),1923年畢業於東京私立專修大學專門部經濟科畢 業,

返臺後先服務於臺灣製腦(樟腦)會社,隔年轉任大城庄長,原本大城庄多 屬荒蕪之地,

經其規畫經營,奠下墾殖規模。1928年轉任田尾庄長。

而後與林 汝直合股組織林慶豐商會,歷任八堡圳評議員、臺中州青果同業組合評議員、

臺中州米穀同業組合評議員、米穀納入組合副組合長、北斗郡製飴組合長、臺中州 米穀配給

組合北斗出張所長等職,在當時社會中,頗具經濟影響力。

 

林伯廷(林伯餘堂兄) 自幼研習漢學,後來進入北斗公學校就讀,民族意識十分強烈,

是日治時期北斗街政治社會運動的領導人,由於政治理念與林獻堂相近,兩人時有往 返。

林伯廷正式參與的政治運動團體,便是臺灣文化協會,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之 初,林伯廷已經是重要成員。

1923年蔣渭水等成立的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林伯廷被選為理事,

不料同年 12月16日,在警務局指揮下,對臺灣議會運動相關人士,展開大檢舉,

林伯廷在這次行動中,被逮捕扣押。

1927年北斗街十六保保正選舉,林伯廷曾當選保正,但日本官方卻 宣稱林伯廷等人不得

擔任保正而重選,改選三次都由林伯廷當選,日本當局始終不肯承認,而以甲長代行保正職權。

林伯廷之子林仲節(1907-1963) , 之後甚至赴大陸就讀黃埔軍校。

 

林伯餘 (1897-1968)  林象賢長子  ; 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今台灣大學醫學院),

大正十三年(1924) 返北斗開設「同春醫院」,兼鹽水港製糖會社醫務室醫生,由於醫術高明,

聲望日隆,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

日治時期在政治上已經嶄露頭角,曾任四屆台中州協議員、北斗街實業協長、北斗聯合會長等要職。

戰後臺中州接管委員會派前北斗保甲聯合會會 長林伯餘接管北斗郡役所。

不久,重新調整行政區劃,彰化改為省轄市,彰化、 員林、北斗三郡設區署,

林伯餘擔任第一屆北斗區區長(1946-1948),林汝直 則擔任首任官派北斗鎮鎮長(1946-1948)。

之後又擔任台灣省政府參議、三任縣議員,屬北斗政壇的「少派」

其次子林仲琮畢業於日本醫專、台北醫專,為北斗第一位婦產科醫師。

 

林慶賢四子林伯楷,臺北工業學校(今臺北科技大學)土 木科畢業後即返鄉,任北斗郡役所課員,

而後獨創伯記自動車商會(汽車客運公 司),行駛於北斗、溪湖、鹿港線,接著當選臺中州自動車

協會副會長、臺灣 自動車聯合會代議員,在交通業相當有地位,而後又以最高票當選北斗街協議會員,

晚年再創北斗商事株式會社,出任第一任社長。

戰後曾擔任北斗副鎮長,代表會主席,彰化縣議員。

林伯楷之子林仲荃 (1920~2004),日治時期服務於警察界,任職台中州高等警察課,

戰後曾任副鎮長,第四屆鎮民代表會主席,第五屆縣議員。

 

林汝直(1896-1967)(林伯餘堂兄)畢業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後 返母校北斗公學校任教,

1922年離職後任職 竹塘庄助役(今公所秘書),1930年受委託經營「耕雲拓殖株式 會社」,

同年5月受二林士紳林爐之聘請,擔任二林信用組合主事,

1934年轉服務於北斗米穀界頗富盛名的「林慶豐商會」。

 

 

林伯奏(1897-1992)(林伯餘堂弟) 從小刻苦讀書,優意成績畢業於上海東亞同文書院。

畢業後進入上海市日本財團──三井洋行上海分行服務,直到抗戰勝利後才攜眷返回

臺灣定居,後來在華南銀行任職。

 

林伯可(1900-?)畢業於臺北 師範學校國語部,後來就讀京都帝國大學法科,返臺前後

任職臺灣總督府審議 室、臺東廳勸業課課長,是日治時期北斗學歷最高,而且任職於總督府的人士。

戰後擔任臺東 廳接管委員會、臺東廳建設科科長。

 

北斗林家勢力成長於清中葉以後,清末逐漸以家族為中心形 成地方集團,

在日治初期擔任地方重要職位,第四代更是在北斗郡 的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

佔有一席之地。

北斗林家的諸多成員卻在不同的政權體制下景況迥異……

戰後,

林家族人更陷入國家認同以及政治迫害的窘境

因而沒落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