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盧紉芳榜:臺灣府陳雲史(粵籍)、吳尚震、陳光昌、彰化施啟東。
陳雲史, 苗栗縣頭份斗煥坪人, 後遷居頭份街。祖籍廣東省嘉應州松口保西南上寨井下 ;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式舉人 ,其女據說嫁與東興庄徐氏並生有一子 , 即乙未抗日中鼎鼎有名
的—徐驤 。
話說清代開發史,頭份地區是指中港溪流域靠山區,包括現今的苗栗頭份鎮、三灣鄉、南庄鄉。
移民分佈多為廣東嘉應州客家人,在康熙至乾隆初期年間不許攜眷度台的政策下,常以春季赴
台耕種,秋收回籍,作季節性的遷移而非農業定居。
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開放得以攜眷入台後,頭份地區才得以真正進入開墾階段。
部分資料將其與陳謙光(咸豐九年舉人) 混為一談 , 應該是背景過於接近的關係吧?
根據陳運棟在〈徐驤與乙未抗日戰爭〉一文裡指出:
「徐驤,譜名『來昭』字『雲賢』,俗稱『徐昂』,頭份鎮上興里桅杆屋人,祖籍廣東省鎮平縣
興福鄉穀倉下,為嶺南徐氏開基祖『探玄公』之17世孫。」
徐驤,字雲賢,苗栗諸生,頭份鎮人。少年多才,文武兼備,秀才出身,性情剛直,頗得人望。
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臺灣。當時臺北失守後,全台各地都紛起抗日。時年38歲的徐驤散盡家財
號召生徒和鄉人,組成「田賦軍」 與吳湯興、姜紹祖共結義師抗日,在桃竹苗一帶以游擊戰術,
數次重創日軍。最後在斗六的纏鬥中陣亡。
就地緣關係而言 , 陳雲史確實可能是斗煥坪人 , 只是資料實在不多…..
流東里清代分屬水流東莊、龍鉤崎莊、小坪莊及老崎坑莊。 日治初期稱珊珠湖庄水流東,
大字名珊珠湖,小字名水流東。日治末期稱作斗煥坪第六保。
由此可見斗煥坪的範圍很廣 , 水流東當地夙有望族陳氏五美嘗,曾於該地設有學堂 ;
極有可能與陳雲史的出身有關 …. 尚待考證 ?
搜尋有關陳光昌的資料 ,僅得其一 :
「節婦陳吳氏,彰邑監生吳拔英之女,訓導吳鴻文之妹,任鳳山縣學吳鴻賓之姊也。
氏生長大家,習聞古賢女風範,不徒誇詠絮多才。生於道光六年。道光二十七年,於歸貢生
陳元健之子舉人陳光昌為妻,時陳公家學淵源,博通經籍,文筆雄健,書味盎然。
弱冠掇芹藻,旋登賢書。彰邑內在籍捷秋榜者,以公為首。一時生徒授業,踵相接也。
公因課督生徒,積勞病故,時咸豐五年。公病殊,氏奉事湯藥,目不交睫。
公向氏言曰:「吾不孝,不能奉事二老,煩以相託」。氏痛不欲生,但因翁姑在堂,幼子呱呱,
爰節哀守志,盡力於仰事俯蓄。家中微有薄產,氏勤儉持家,虔奉二老,送終盡其禮,以媳代夫。
提攜二子成人。其言笑不苟,舉止從容,動必中禮,洵婦中之卓卓者。
氏至光緒十年身故,年五十九歲。功與氏兄弟同宗,又同住邑內,自昔備聞梗概,敘其事為之傳。」
按: 吳鴻賓,為臺灣彰化人,光緒九年歲貢生,曾任鳳山縣訓導一職,
由此可知 陳光昌為彰邑人 , 父親為貢生陳元健 ;
文中提及陳光昌弱冠時中舉 , 推算起來其出生年分應在道光九年(1829) ,
看來中舉後不久就病故 , 以至於文獻中少有記載…..
吳尚震, 台南府城舉人。搜尋網路資料約略得之一二 :
道光十五年(1835),分巡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劉鴻翶至孔廟時感概大典之禮樂器大半散逸毀損,
於是集地方士紳協議修補。由當時素嗜音樂,擅長其計的鳳山秀殘蔡植楠提議設置聖廟樂局,於是
選出軍功員外郎吳尚新,生員劉衣紹、蔡植楠等人,共同戳力捐獻鉅資,創設樂局。
清咸豐元年(1851)8月,枋橋頭舉人吳孰禮(吳尚新子)獨自出資購下在鳳山大竹里五甲庄,
山下里下庄,中庄大租業地五百六十餘甲,捐獻給樂局,於是樂局基礎益臻鞏固,財產增值已不困乏。
爾後12名董事中有李維揚、何雲卿、蔡廷蘭、洪大櫆及陳昌謨先後病歿,因此由舉人吳孰禮、五帝廟街
貢歲生楊元音、大人廟街廩生蔡聯淵、五帝廟街廩生陳昌年及嶺後街生員何慎儀等人士襲任。
歷清道光、咸豐、同治而至光緒年間,董事間亦有遞補,在清光緒年,共有補缺就任者計有16名,
其中名單也包含了吳尚震。
文獻資料中又有另一條記載:
同治五年(1866)郭德剛神父在八吉境地方向民婦陳氏租用民房一座開始傳教,舉人吳尚震等
呈請勒遷,台灣府由此禁天主教在城內佈教。經抗議始得在小東門外設立天主堂及孤兒院。然郡城謡言
四起轟傳教士毒害良民,小東門外天主堂遂於同治七年3月(1868)被暴民拆毀…..
其他再也沒有其他記錄…..
談到府城吳家, 不能不提到吳尚新家族 ;
按: 吳尚新,父親吳春貴,自嘉慶初年起因承辦台灣、嘉義兩縣的販鹽業務,漸漸發達店號「吳恆記」
, 店址在枋橋頭 ( 今民權路、公園路口東北角 ) ,所以人稱為「枋橋頭吳」; 後來他並分了一半營利
給堂弟吳春祿,吴春祿則在磚仔橋 ( 今府前路、永福路口北 ) 一帶設店 , 店號為「吳昌記」,
為了區別 , 人稱為「磚仔橋吳」。
吳春祿共生九子,稱為『磚仔橋吳家九房』。
其子吳尚霑也是舉人, 之後也仿其堂兄吳尚新興建了吳園,蓋了一座「宜秋山館」;
吳尚霑 字潤江,號秋農。咸豐九年(1859)舉人。 書畫篆刻俱佳,以雪堂、郁堂、彧堂、雨谷子、
一樵山人、海濱漁隱等字號,「六有齋」為其齋名。
謝琯樵(穎蘇) 於咸豐年間來台時,初寓磚仔橋吳家,吳尚霑即從其為師……
臺灣通志中均未記載有關 吳尚震 , 吳尚霑 以及吳孰禮等人中舉的相關事蹟 ;
但在晉江縣志中卻有所記載 , 是否以原籍應考 ?
吳尚震 , 吳尚霑 及吳尚新等人, 昭穆相同 , 又同居於府城, 其間是否有所關連 ?
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