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二十一年丙子(沈捷鋒榜):林廷璋(彰化附生,直隸州知州)、 彰化林世賢(彰化附生,內閣中書)。

鹿港日茂行林家祖籍為福建泉州府南門外二十都永凝衛西門外秀山舖,林氏先祖自晉安郡王林祿入閩,

居三山(今福州),數傳賜高公徒居永凝衛。

永凝(寧)林氏聚居於永凝(寧)衛西門外,永凝舊稱鰲城,故稱–鰲西林氏。        

永凝(寧)林氏傳至九世祖林必顯公,其八子為林攀芝公,名厚,字公地,貤封奉直大夫。

攀芝公之子為十一世祖林仕華,字振嵩,號泰侯,諡毅圃。

林振嵩(1731-1798) 生於雍正九年(1731),12歲喪父,乾隆中葉渡海來台,於鹿港開墾,創辦

日茂行商號經營船頭行,卒於嘉慶3年(1798),享年68歲。

乾隆五十一年(1786)11月27日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隔年8月乾隆皇帝特命協辦大學士、

陝甘總督嘉勇侯福康安將軍,統領巴圖魯待衛120餘員及水師,由福建崇武澳放洋,於鹿港登陸。

時林振嵩率領二子文會、三子文濬侄文湊等招募義軍隨行,並捐助軍需,協助克復鹿港。

乾隆五十三年(1788)林振嵩因母喪回泉州奔喪後,定居泉州,頤養天年,

日茂行的經營由林振嵩三子林文濬接手。

林文濬(1757-1826)名品、元品,字金伯,號淵巖,享壽70歲。

乾隆五十二年(1787)因協助清政府平定林爽文事件,後並捐納成為監生。

林文濬克承先志,力敦義舉,為人熱心公益,為當時鹿港地區的首善之戶,積極參與地方事務,

曾捐資修建鹿港天后宮、鹽水武廟、彰化縣城等 ……     

嘉慶二十一年(1816)春夏之交,穀價驟昂,飢民奪食,林文濬率郊商殷戶,開倉賑災,

沿海居民全活者以萬計,朝廷贈績佐撫綏匾。

同年,林文濬五子林廷璋,與其侄子林世賢(本名遜賢) 同榜中舉,讓家族更顯榮光。

林文濬 國子監太學士銜,以助穀攻賊,題准六品州司同知補用,例封承德郎立戰功議敘恩加一級,

誥封奉直大夫,剿捕水陸逆匪,恩授中憲大夫軍功四品職銜,遇缺補用,

道光六年(1826)去世。

林廷璋(1800- ? ) 林文濬五子,但查「鰲西林氏長房二家譜」,五子卻是記載為「林廷贈」。

據另一份資料顯示: 林文濬共生有六子,分別為廷捷、廷椿、廷參、廷珪、廷璋、廷贈。

林廷璋應為五子無誤。      

嘉慶二十一年(1816)林廷璋中舉,承襲先祖對地方事務的關心,陸續參與彰化孔廟(1830)、

鹿港龍山寺(1831)、鹿港新祖宮(1834)、鹿港城隍廟(1839)等重修工程。

道光四年(1824),林廷璋聯合鹿港的貢生、廩生、生員等人聯合上書鄧傳安,重提在建文開

書院之事,最後終於獲得閩浙總督孫爾準同意,而在文祠旁興建了文開書院。

道光六年(1826)林文濬逝世後,日茂行家族的經營由林振嵩的六房子孫共同經營, 

道光九年(1829 )林廷璋發起重修龍山寺山門、五門及戲台、正殿、後殿等建築,

道光11 年(1831 年)完工,基地面積約1600 餘坪,自此奠定了龍山寺三進二落的規模。

道光十二年(1832),台灣發生張丙事件,林廷璋協助官方,獲直隸州州同知儘先補用之銜。

林遜賢與林廷璋同為嘉慶丙子科(1816)舉人, 林廷璋為中式第七十八名,

《彰化縣志》人物志記載:林廷璋(附生,與胞姪世賢同榜,年俱未冠)。

可見,林廷璋高中舉人時仍未弱冠(未滿16歲)。

林遜賢(1799-1835) 譜名為遜舉,名世賢,字才卿,號膽堂,享年36歲。

林遜賢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 以17歲之齡登榜中式舉人第四十五名,例授文林郎揀選縣正堂

兼內閣中書舍人。

但卻英年早逝,在鹿港並無留下任何相關事蹟。

林遜賢與林廷璋年齡相仿卻互為叔姪 , 應該是輩分之間的問題……

雲林縣采訪冊記載:  拱範宮在麥寮街;三楹、三進,廊房九間。嘉慶庚申年公建。

前殿祀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大士。

道光壬辰年(1832) 舉人林廷璋、林世賢為感念拱範宮媽祖祐其叔姪,於嘉慶年間中舉而重修,

拱範宮該次的重修,鹿港人士亦發費頗巨,殿中除開叔姪二人所贈之匾外,尚保留有鹿港

陳銓世所獻之泉州白石石獅一對 。

道光十二年(1832)之後 , 牒譜之內林廷璋之名即未再出現,

是否亦為早逝 ? 抑或至內地為官 ?

道光十七年(1837)卻因鹽課問題,與鹽館舊總理陳媽富發生財務糾紛,進而互控,

課館日茂行積欠鹽税二萬餘員,在泉廈郊商等公親的協調下立約分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茂行林家至此已現日薄西山。  

 

鹿港日茂行林振嵩於乾隆30年代,自福建永寧來到台灣開墾,富甲一方,

並積極地參與鹿港社會公益與建設,其子林文濬、孫林廷璋祖孫三代開創日茂行的事業,

為清代鹿港開發史上重要的家族之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