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萬(1841-1930) 傳統建築大木作匠師。人稱「金萬司」。先祖來自福建漳州府,約在清乾隆
年間移民渡臺,先卜居於新竹附近,後再遷居入墾桃園八塊厝(今八德)。葉家務農為主,至
葉金萬父親輩時,已有四千多租,家境富裕。
葉金萬建造的廟宇,除了桃園、新竹、苗栗一帶,更遠及屏東,並傳有徒弟徐清。
葉金萬籍屬桃園八塊厝,匠藝精湛,技巧圓熟,除在桃竹苗地區留有許多經典作品外,
並以八十餘歲高齡獲聘至屏東營建「宗聖公祠」,與唐山匠師分庭抗禮。
據調查:
包括八德三元宮、大溪埔頂仁和宮以及蓮座山觀音寺等均為其作品…..
呂宅著存堂是詔安呂氏祖厝,位於今八德市區的南端,臨近茄冬溪支流,
目前規模興建於大正八年(1919),除三合院外,並於正廳前築有軒亭,十分特別。
據調查研究顯示,木構部分由閩籍司傅葉金萬主持,廳下由捲棚疊斗式及硬山擱檁式構成,
其餘橫屋及房間部份皆為擱檁式屋架,木棟架大多使用福杉及樟木裝飾作工樸實,特色包含泥塑、
木棟架雕刻及彩繪。
木棟架及木構件由大木司傅葉金萬主持,雖相較起葉金萬司傅其他作品,
此宅之木構並非最細緻,但造型生動、比例勻稱,具保存價值。
關西太和宮在日治初期遭日軍焚毀,羅家先祖羅碧玉等人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發起重修,
並將新廟遷建至大同路現址。當時商請廣州司傅阿發師前來在建造太和宮,因難得大興土木,
故連同關西北斗里羅氏宗祠與羅屋書院一同建造。
太和宮修建時聘請大木匠師徐清主持,其高徒卓見發、梁錦祥協助,
從三川殿步口上方的壽樑補間斗拱、吊筒、藻井、通隨等均具極高的藝術價值,
大殿的大木作部份,其通樑之間的計心、偷心造斗拱,層層上挑,更顯莊嚴與壯麗。
屏東宗聖公祠為一傳統客家四合院建築, 結合當時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再搭配日治時期備受
喜愛的洗石子建築工法,建築藝術在在展現巧思,棟聯、泥塑、剪黏裝飾工藝、交趾陶、木雕、
彩繪、畫作處處體現出藝術殿堂的華麗氣息,無一不令人深切感受…..
當時由客籍新竹匠師葉雲片、雲生以及木雕匠師葉金萬、以及府城彩繪匠師陳玉峰共同主持,
其中尤以廣東大埔彩繪畫師蘇濱庭的擂金畫,更是一絕。
徐清(1876-1951) 又名徐清連,人稱「阿清司」竹北二堡咸菜棚(今關西鎮)人。
徐清入贅八塊厝庄(今八德市)邱家,娶邱創民亡弟之前妻葉氏快為妻,
當時葉金萬則居於八塊厝邱家其側,徐清因而有機緣成為其之高徒…..
徐清體型很胖,才氣過人,同時兼做大木與鑿花業務,是全方位的木工司傅。
承攬姜氏家廟大木工程時年僅46歲。
姜氏家廟位於北埔街區的南面,由於姜家在當時是北埔最大的家族,故聘請名匠來興建
這座祠堂,姜氏家廟由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所規劃,整體為兩堂兩廊兩橫屋規模。
祠內的彩繪、石雕及木雕非常精緻,因匠藝之不凡而被譽為台灣四大家廟之一,
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彩繪部分是由廣東大埔名匠邱玉坡及邱鎮邦父子主筆,其擂金彩繪最為特別;
石雕部分為辛阿救及姜房的作品,木雕部分則由徐清及徐春泉所主持,兩人雕工各具特色,
人物生動活潑,令人嘆為觀止;
祠內的建築工藝表現不凡,多數為客籍匠師的代表之作。
徐春泉(1902~1940)北埔人,參與姜氏家廟工程時,年僅20歲出頭,
但技藝超群,堪稱一代名匠,今日前堂之步口及本堂廊口所見之吊籃、托木(或稱插角、
雀替)、樑隨(或稱通隨)、束隨等鑿花木作,都是春泉司的精心傑作。
其著名作品除了北埔姜氏家廟外,還有獅頭山海會庵(1930)、中港慈裕宮等。
徐春泉戴眼鏡,一派斯文,但天妒英才,竟於青壯之年因肺癆去世,年僅38歲。
春泉司堪稱技藝超群,其作品地細膩而生動,員光、樑隨等無一不是構圖緊緻、雕工
細密的華麗傑作…..最具個人風格的,
當屬前堂與本堂的獅座與象座,其靈動細膩,罕有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