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徐家祖籍為廣東嘉應州鎮平縣,

以十六世徐秀桂(名耀中)為來臺祖。

徐秀桂的父親十五世徐元星,曾在清乾隆40年(1775)初就來過臺灣,

卜居於他里霧(約當今雲林縣斗南鎮),以營商維生。

他里霧在乾隆初年已經發展成市街,是諸羅縣城北邊界於打貓街(今嘉義縣

民雄鄉)與斗六門街(今雲林縣斗六市)間,商業較為發達的市街,更是當時

南北往來輻湊之地。

然而在乾隆50年(1785)林爽文事件發生時,徐元星為了避難,

就變賣家產,舉家返回廣東。因其未再至臺灣定居,所以嘉義徐家後代

並不以其為來臺祖。


徐元星生有五個兒子,分別為長子徐秀室、次子徐秀文、

三子徐秀慶、四子徐秀彩、五子徐秀桂,

只有次子徐秀文與五子徐秀桂二人在嘉慶14年(1809)又來到臺灣謀生。

徐秀文因為傳嗣的關係,後來還是以五弟徐秀桂獨子十七世徐臺麟的三

子徐德新(鎮明)與四子徐德烜(福明)為嗣孫,終歸徐秀桂、徐臺麟一系。

因此稱嘉義徐家者,主要就是以徐臺麟派下

十八世徐德昭、徐德新、徐德烜以及徐德欽四兄弟

及其後代子孫為主要討論範圍。

長子徐德祥與其四位弟弟屬同父異母關係,

後來其子孫主要於雲林縣大埤鄉豐岡村定居。

徐秀文與徐秀桂兄弟再次來到臺灣時,

選擇在他里霧堡的埔姜崙(今雲林縣大埤鄉豐岡村)營商維生。

埔姜崙位於北港溪上游虎尾溪的一個渡口,

是他里霧街(今雲林縣斗南鎮)來往土庫街(今雲林縣土庫鎮)

的重要交通孔道,因此吸引附近人民前往定居與經商。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爆發,徐家十七世徐臺麟帶著家眷

輾轉避居嘉義,棲身於北門街。

徐臺麟一共生有五個兒子,長子徐德祥是原配黃氏所生,

其他四子則是繼室林敬慈所生。

同治3年(1864)春天,由戴潮春事件所引起的地方騷動已漸漸平息,

於是徐臺麟趕緊回到他里霧堡舊居附近處理田園租務,詎料積勞成疾,

患病回到嘉義城後,不久便溘然遽逝!

留下繼室林敬慈以及五個垂髫幼子。


徐臺麟可說是日後嘉義徐家能發展成大家族的關鍵性人物。

徐臺麟在徐家發展上的重要關鍵有:

一、從父祖輩遷徙臺灣營商的狀況,到立穩根基;即是由經營商業,

逐漸發展成廣置田園以收租維生的地主,在經濟上已較為穩定。

二、在徐臺麟之前,徐家來臺的人丁都相當單薄;自從徐臺麟生下徐家

第十八世的五個兒子後,已大大拓展徐家血脈,讓家族得以開枝散葉。

三、徐臺麟遭逢戴潮春事件,因躲避戰亂,由鄉野遷入嘉義市街,

這實在是提供給後代子孫一個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徐家後代精英也得以運用這片舞臺,

開展出嘉義徐家的基業。


在徐臺麟因病去世後,同治4年(1865)長子徐德祥(?-1890)

以就近照顧田園租業為由,回到他里霧堡埔姜崙庄舊居地。

林敬慈則與親生的四仔市街(今嘉義市東零售市場附近),依然經商營生。


徐臺麟的次子徐德昭(字子融,?-1881)於林敬慈親生兒子中年歲最長,

然而他的身體健康狀況卻不是很好,經年都在患病。

雖然娶了何氏為妻,協助照料身體,但在何氏於光緒6年(1880)底去世後,

徐德昭也隨即於光緒7年(1881)底英年早逝!


徐臺麟的三子徐德新(字銘之,1847-1908)在戴潮春事件時,

即英勇地帶領鄉勇隨同官軍參與討伐,因此以戰功得賞六品軍功頂戴。

在父親徐臺麟與二哥徐德昭相繼過世,以及大哥徐德祥返回埔姜崙後,

徐德新就成為嘉義徐家名義上的家長。

《臺灣列紳傳》稱他

「為人謹厚端莊,威儀不可犯;然以慈愛臨下,婢僕輩靡不悅服。」

頗有大家長應有之風範。


徐德新主要的事業是經營農田水利,《臺灣列紳傳》上稱「柳仔溝圳外數十圳,

孰咸獨力管理修築營繕。地方農民數萬口,無不共仰福星。」

柳仔溝圳位於今日之嘉義縣水上鄉,

顯示徐德新同父異母的大哥徐德祥主要經營嘉義城

北邊他里霧堡的田園租業,而徐德新則全心經營管理嘉義城南一帶的田園事業,

為嘉義徐家累積起豐厚的經濟與社會實力。

嘉義徐家雖然依循著臺灣大多數家族廣置田產的經營方式,

但在苦心經營之後,從此成為嘉義地區赫赫有名的大地主,

這也是日後嘉義徐家能以大租權公債作為資本,

參與嘉義銀行運作的主因。


嘉義徐家在營商致富後,即相當注重子弟的教育。

徐德新的四弟徐德烜,字炯爾,光緒中葉進嘉義縣學成為生員,

之後更以遞補方式成為廩生。廩生是享有微薄津貼(廩米)的生員,

名額是有限的,只能在出缺時由歲科考成績優秀的生員遞補。

在所有生員中,廩生除了享有津貼外,也享有一些法律上的特權,

因此社會聲望與影響力也將大幅改觀。


徐德新的五弟徐德欽(1853-1890),字仞千,號煇石,自幼聰穎過人,

從小便被培養讀書考科舉。同治11年(1872)徐德欽以第一名考取秀才,

文名因而大噪。進嘉義縣學後,歲科考更是迭獲優等,

與四哥徐德烜一樣,都曾以優秀成績成為廩生。

光緒11年(1885)徐德欽終於考上舉人,緊接著在光緒12年(1886)又聯捷

通過禮部所主辦的會試,並在殿試中以三甲第二名的排名成為丙戌科賜同進士出身,

分發工部屯田司主事,成為徐家傲視嘉義各家族的榮耀。


然天不假年,徐德欽於光緒16年(1890)便以38歲之英年早逝。

徐家失去這等科舉功名依恃,徐德新便要自己尋求晉階之道。

於是光緒17年(1891)時,徐德新以其豐厚的經濟實力,

捐賑蘇皖而得到鄉貢生的名銜。藉此捐納得到的貢生名銜,

至少能在家族人員日漸凋零之際,

維持住家族的一定社會地位。

嘉義徐家十八世五兄弟中,二哥徐德昭早逝,

大哥徐德祥與五弟徐德欽又都在光緒16年(1890)相繼病逝;

家族中嗷嗷待哺的眾子侄們,僅靠徐德新與四弟徐德烜勉力支撐,

因此並沒有採取武裝抗日的行動。

嘉義徐家選

擇以確保身家生命財產的方式,採取妥協溫和順從的態度,

協助安撫地方事宜。

日後徐德新並進入「保良局」成為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溝通管道,

且在明治31年(1898)2月授配紳章,更在明治36年(1903)5月任

嘉義南區街庄長,明治38年(1905)舉為嘉義廳參事。

在政權轉換之際,徐德新可說是

成功地穩定住嘉義徐家的地方實力。

(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