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換坪是苗栗縣頭份市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該區東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斗煥里、 新華里、流東里西南端。 相傳古時候為賽夏族大頭目樟加禮婿養子黃斗乃(黃祈英) 所設之交易所,故稱之為「斗換坪」。 明鄭以前,斗煥坪尚屬洪荒未闢,及至清嘉慶十年(1805), 廣東省人黃祈英來斗煥坪,開始與原住民交換物品,漸得原住民 的信任,開啟了漢人和原住民的交往, 黃祈英娶原住民女子為妻,依原住民風 […]
斗換坪是苗栗縣頭份市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該區東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斗煥里、 新華里、流東里西南端。 相傳古時候為賽夏族大頭目樟加禮婿養子黃斗乃(黃祈英) 所設之交易所,故稱之為「斗換坪」。 明鄭以前,斗煥坪尚屬洪荒未闢,及至清嘉慶十年(1805), 廣東省人黃祈英來斗煥坪,開始與原住民交換物品,漸得原住民 的信任,開啟了漢人和原住民的交往, 黃祈英娶原住民女子為妻,依原住民風 […]
深坑舊時被稱為「簪纓」;地處台北盆地東南緣,地形狹長, 形似古代官宦人家的頭髮飾品「簪纓」,四週環山,如一深陷之 山谷,因而得「深坑」之名。 早期,環山的地形不利陸路交通, 所幸貫穿其中的景美溪水深可行船, 水運遂成深坑主要的交通方式。 漢人前來開墾前, 深坑為平埔族「秀朗社」的居住地。 目前所知,最早來深坑開墾的是許宗琴。 其次開墾的中心為萬順寮。 萬順寮隘的設立,使得萬順寮地區墾務得以順利進行 […]
十八世紀中葉,清乾隆13年(1748)左右,福建安溪縣 山坪地方旱災嚴重,人們為求活命,紛紛到外地發展。 乾隆15年(1750)劉世棠決定讓四子(秉洲、秉霢、秉經、秉盛) 隨同宗親渡海來臺灣發展。 四兄弟來臺,遂溯新店溪而上至景尾溪仔口, 再轉往十五份棲身。初到外鄉,舉目無親,加上生番出草之患 及毒蛇咬傷之慮,生活艱苦。 四兄弟們同心協力,墾地種茶,頗有成就。 到十八世紀末,劉氏拓墾的範圍已深入木 […]
在廣義桃園臺地之北部,其東北隅為林口臺地(坪頂臺地); 大多地域居番仔寮臺地之北半部。境內有南崁溪及其支流茄苳溪, 從東南方向西北方貫流。 本區一帶係乾隆初葉,粵籍薛啟隆結合墾戶所墾,初稱「虎茅莊」, 後來有移民在此遍植桃樹,花期紅雲搖曳,乃改稱「桃仔園」。 一直至光緒年間「桃仔園」與「桃園」並稱。 光緒十四年清丈魚鱗冊上登載為「桃園」。 清末光緒二十年前後,本區轄域屬台北府淡水縣桃澗堡轄域;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