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井泰治(1861—1927),日本陸奧國(今仙臺)人。 曾任仙北輕便鐵道株式會社、打狗整地株式會社、臺灣殖産株式會社、 臺灣製帽合資會社社長、打狗土地株式會社、仙臺瓦斯株式會社、 臺灣肥料株式會社、臺灣商工銀行取締役、臺灣日日新報社、水戶瓦斯 株式會社、仙臺米穀取引所、臺灣瓦斯株式會社、臺灣海産産業株式會社、 臺灣石鹼株式會社監査役、新竹製腦株式會社、新竹電燈株式會社、 東北實業銀行相談役、南昌 […]
荒井泰治(1861—1927),日本陸奧國(今仙臺)人。 曾任仙北輕便鐵道株式會社、打狗整地株式會社、臺灣殖産株式會社、 臺灣製帽合資會社社長、打狗土地株式會社、仙臺瓦斯株式會社、 臺灣肥料株式會社、臺灣商工銀行取締役、臺灣日日新報社、水戶瓦斯 株式會社、仙臺米穀取引所、臺灣瓦斯株式會社、臺灣海産産業株式會社、 臺灣石鹼株式會社監査役、新竹製腦株式會社、新竹電燈株式會社、 東北實業銀行相談役、南昌 […]
嘉南大圳,原稱官佃溪埤圳,為台灣在1920年代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 由台灣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 大正六年(1917) 八田技師向總督府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 大圳興工於1920年(大正9年)9月,以灌溉區域涵蓋當時嘉義廳、 臺南廳得名(今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縣市), 首先先建造烏山頭水庫,之後開鑿水路溝通 曾文溪和濁水溪兩大河流系統。 1930年5月竣工,耗費5,414萬日圓, 嘉南平 […]
陳炘(1893—1947)號若泉,出生於台中市大甲區。 父親陳鳳是臺灣民主國義軍重要將領,於1895年時曾率之臺灣義民 仁營(即臺防仁字3營),英勇抗擊日軍。 陳炘出生於1893年,1913年國語學校畢業, 陳炘7歲喪父,直到13歲(1906) 才入大甲公學校。 因聰穎用功,跳級升班,三年後就從公學校畢業, 旋於同年(1909)4月考入當時一般學子歆羨的 「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後改名「台北師範學 […]
學甲地區的原住民原為西拉雅族,明末福建泉州同安縣 白礁鄉的陳、李、謝、莊四姓隨明鄭遷台,於將軍溪畔的 頭前寮入墾此地, 陳謝兩姓形成了中社、縣內仔兩個聚落,李姓形成了下社仔 和七塊厝兩個聚落,莊姓則定居於後厝仔庄。 1693年張茂獲准在學甲庄一帶開墾,此後逐漸產生了學甲、中洲、 大灣、草坔、山寮、宅仔港、學甲寮、倒風寮、三寮灣、溪底寮、 二重港、渡仔頭、灰磘港十三座聚落, 合稱「學甲十三庄」。 謝 […]
金門金湖鎮湖前陳氏,於宋代陳一郎開基, 迄今世代繁衍八百餘年。 金門陳氏宗派系出「潁川」,約為十五支,一般俗稱「十三陳」, 略為:湖前陳(又稱銀同碧湖陳氏)、下坑陳(夏興)、陳坑陳(成功)、 陽翟陳、浯陽陳、斗門陳、高坑陳、埔後陳、後山陳(碧山)、古區陳、 金門城陳、烈嶼湖下陳、後浦陳。 湖前陳(銀同碧湖陳氏),始祖一郎公,宋代自晉江遷來, 傳至五世孫東厝房天滿公,至塔山後墾荒務農,奠基為塔后陳, […]
學甲地區的原住民原為西拉雅族,明末福建泉州同安縣白礁鄉 的陳、李、謝、莊四姓隨明鄭遷台,於將軍溪畔的頭前寮入墾此地, 陳謝兩姓形成了中社、縣內仔兩個聚落,李姓形成了下社仔 和七塊厝兩個聚落,莊姓則定居於後厝仔庄。 1693年張茂獲准在學甲庄一帶開墾,此後逐漸產生了學甲、中洲、 大灣、草坔、山寮、宅仔港、學甲寮、倒風寮、三寮灣、溪底寮、 二重港、渡仔頭、灰磘港十三座聚落, 合稱「學甲十三庄」。 中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