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士哲(1852~1919)字孫賢,號仰山,鹿港人。擅書法,弱冠補博士弟子員,旋拔優等,補增廣生

食廩,曾任教於磺溪、白沙兩書院,鹿港詩人施梅樵、許夢青皆為其門生,日治初期曾參加「鹿苑吟社」

之活動,後擔任保良局參事、鹿港區長。

 

莊士勳 (1856~1918) ,號竹書,彰化鹿港人,名儒莊士哲之弟。

莊士勳自幼好學,博通經典,1879年赴福州鄉試,便舉名科場,獲中乙卯科舉人,名列72名

榮歸後,受聘為鹿港文開書院教席。乙未割台之初渡泉州避亂,經3年多後,再度返回鹿港。

莊士勳擅書法,真、草、隸、篆各體俱備,以行書傳世。

兄弟都曾加入鹿苑吟社,借詩歌的吟詠酬唱以抒發感懷。

曾應霧峰林家及樹仔腳等處之聘,前往擔任教職;亦於鹿港文祠開授夜學,以提攜鄉里後進。

明治卅五年(1902)獲臺灣總督府頒授紳章。

 

莊嵩(1880-1938) 名嵩,族譜排行垂訓,字伊若,號太岳,晚號劣存,又號松陵,彰化鹿港人。

清乾隆年間,祖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青陽市渡台,徙居鹿港。

出身書香世家,其父莊士哲為廩生,叔父莊士勳中舉人,其弟莊垂勝亦有文名。

莊太岳9歲能詩文,人稱神童。性情溫厚含蓄,心貫群經,寡言辭,居身方正而有威重。

鳳山知縣吳鴻賓愛其穎異沉穩,乃以女妻之。

日治之後,莊太岳就讀台中師範學校(1897),明治三十五年(1902)畢業後執教於鹿港公學校6年。

由於他的民族意識強烈,授課時常對學生灌輸傳統文化,終遭總督府解職。

明治三十九年(1906)成為櫟社社員,致力提倡鹿港文風。明治四十二年(1909)受聘為霧峰林家西席,

旋至草屯組讀書會,又遭日人禁止,於是再赴霧峰,與林獻堂、階堂兄弟創「革新青年會」,聚集子弟

講授漢學,日人查禁再三。

昭和八年(1933),又與林攀龍組織「一新會」,設「一新義塾」,中上階層子弟參加者常達百餘人。

除講學之外,莊氏也積極參與詩文活動,常與謝頌臣、林幼春、蔣渭水、莊垂勝相聚圖復興。

莊氏與林癡仙為莫逆之交,從遊入「櫟社」(1906)。

大正六年(1917)並與施家本、丁寶濂等人於鹿港創設「大冶吟社」,繼施家本為第二任社長。

晚年心境悽涼,昭和十三年(1938)元月病歿。

莊太岳一生講授漢學與詩文活動並行三十餘年,可以說是一種以文化傳承對抗日人統治的方式。

除了講學與詩文活動,莊氏亦擅書法,其真書、行草皆孤標峻潔,為世所珍。

太岳之詩以感時優勢為主,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謂之「多眷懷故國之作」,其生性溫

厚,施作多含蓄凝鍊,但是在溫婉的筆觸裡,又可感到沉鬱憂傷,而晚年心境抑鬱,詩

作表現出強烈的悲憤與憂傷。有《太岳詩草》行世。

 

莊垂勝(1897- 1962),字遂性,號負人,另號徒然居士,為莊士哲四男,莊太岳之弟。

日本明治大學畢業,參加文化運動,為民眾黨、自治聯盟骨幹人物一,亦是中央書局主持人。

書法家,初期的《臺灣文藝》《南音》及賴和墓碑均為題字。

中日戰爭期間,被日本警察拘留四十餘日。戰後遂出任臺中市國書館長,二、二八事件時擔任臺中市

處理委員會委員,被捕而於七日後幸得釋放,從此不問世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