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初期,泉州派的柯訓應聘來台帶領其弟柯仁來,大弟子洪坤福來到北港朝天宮從事交趾陶與
剪黏的工作。柯訓在台灣工作約二年,工作完畢即返回泉州故里,洪坤福則與柯仁來續留台灣。
其中,洪坤福表現相當活躍,從北到南承包廟與工作不斷,在台北大龍峒保安宮、台北孔廟、
艋舺龍山寺、員林媽祖廟、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朴子配天宮、台南普濟殿、屏東三山國王廟
等地留有許多作品。
廈門籍的洪坤福在台灣寺廟建築扮演重要的角色,
洪坤福每到一個地方做廟,當地都有人向他拜師學藝,其徒弟有嘉義新港的梅菁雲、石蓮池,
彰化永靖的江青露,台北大龍峒的張添發、中和的陳專友、林口的姚自來,還有泉州籍的外甥
陳天乞等人。
由於洪坤福授徒多,且個個成為名家,其再傳弟子,徒子徒孫茂盛,以發展成為台灣寺廟
剪黏的主流,到處可見泉州派的剪黏作品。
江清露(1914~1994)彰化永靖人,從小喜愛繪畫,以土捏偶,14歲時拜當時在員林廣寧宮
作剪黏的洪坤福為師。作品多分佈在彰化、雲林、嘉義一帶,包括員林福寧宮、溪湖福安宮、
北港朝天宮、西螺福安宮、嘉義鎮天宮、彰化南瑤宮、烏日朝仁宮。
據李乾朗調查,北港朝天宮正殿有小部分為柯訓遺作,拜殿則有洪坤福的人物交趾陶作品,
而三川殿與龍虎門則保存了許多江清露的剪黏作品,
師徒三代均留有傑作在同一作寺廟裡,成為藝壇佳話。
江氏傳徒江益察、許哲彥、江嘉雄、江益時、鄭盛宏,
孫子江學博、江國魂後來也跟隨祖父一起學藝。
陳專友(1911~1981)龜山鄉兔子坑人,15歲時拜洪坤福為師,作品分部北、中、南各地,
包括台北保安宮、霞海城隍廟、嘉義城隍廟、艋舺龍山寺、中壢媽祖廟、北港朝天宮、
麻豆代天府、鹽水媽祖廟等,後來以嘉義為發展地。
陳氏傳徒黃生傳、李世逸、陳義雄,再傳弟子陳三火、陳瑞連、黃嘉宏等人。
其中黃生傳為其長子, 陳義雄乃其次子、曾主持過萬華龍山寺的剪粘工程。
陳義雄是目前剪黏及交趾陶方面的大師,從小便跟著父親到處在全各廟宇進行修復的工程。
作品風格與洪派祖神洪坤福之作品極為相似。
姚自來(1911~ 2007 )林口東林村人,16歲時向洪坤福學藝,作品遍佈台灣中、北、東部,
年近百歲高齡之繼,仍熱心技藝傳承,並受聘至台灣藝術大學教授陶藝。
姚氏參與廟宇裝飾工程很多,曾與同門師兄弟張添發、陳天乞、以及蘇陽水的高徒
朱朝鳳對場,作品極為精采。
關西太和宮,又稱為三界廟,主祀三官大帝,昭和四年(1929),羅碧玉、黃德洋等人再
發起遷建至今址,於昭和六年正式完工。民國五十八年廟宇進行修繕,而成為今日所見之廟貌。
該廟之剪黏、泥塑、交趾陶為名匠姚自來作品,裝飾也極具藝術價值;
大溪福仁宮供奉開漳聖王與定光古佛,保存有交趾陶名匠姚自來、彩繪大師許連成、李登勝
等人之對場作品。
姚氏傳徒姚榮次、徐俊三等數人。
其在交趾陶工藝的非凡成就,以及對民間藝術的認真執著讓他獲選了2004年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民俗工藝獎」,
除了是臺灣交趾陶工藝史上重要的傳承者,更是地方之榮光。
至於張添發(1905~1977)則出生於台北大龍峒,大正六年(1917)即向洪坤福學藝,
主要作品在台北保安宮、艋舺龍山寺、關渡媽祖廟、北投恩主公廟、台北陳祖廟。
龍山寺龍邊屋頂剪黏、交趾燒即是添發師佼佼之作也。
傳有二徒即其兒子張福良、以及出身淡水忠寮李家的李天祿。
身為洪坤福之徒, 功力自是上乘; 只可惜作品留世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