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祥(1910-1998)出生於台南柳營,1920年代前往日本東京留學;1930年代到法國學習美術;

1940年後回到台灣從事創作,並參與日本的美術展覽。1950年代之後移居高雄,於當地推廣美術活動。

劉啟祥出身於柳營劉家,劉家是地方上具有名望的鄉紳家族。

父親劉焜煌(字德炎),前清貢生,日治時期曾擔任查畝營庄長之職務。

大正六年(1917) 3月,劉啟祥就讀台南柳營公學校接受日式教育,並在家中私塾學習傳統儒學。

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之後抵達東京,就讀澀谷區當時有名的貴族學校青山學院中學部,

1928年3月,又入另一名校文化學院美術部洋畫科。

這兩所學校都是學風開明、重視人文素養、鼓勵獨立思考、自由創作的學校,

劉啟祥在這裡除了培養美術創作的能力與自信外、也厚植了他對文學、音樂欣賞的條件與興趣。

1932年6月,劉啟祥與楊三郎同船赴歐洲,經香港、新加坡等地到達法國馬賽港,

同為畫家的顏水龍趕來馬賽港相會,三人同行一路轉往巴黎。

劉啟祥旅歐三年多的時間裡,到各地旅遊觀察歐洲的自然人文景觀、專心地在畫室中創作、

並到羅浮宮臨摹印象派畫家馬內、塞尚、雷諾瓦、柯洛的作品,

在該時期的作品中,可明顯的可以看出劉啟祥對馬內及塞尚作品分析研究的痕跡,

其中「紅衣」作品曾在 1933 年入選巴黎秋季沙龍。

1935年秋天,劉啟祥由歐洲返台,同年並以倚坐女入選第九屆台展。

次年重返東京,於 1937 年在東京舉辦滯歐作品個展,臨摹作品獲得很高的評價。

繼1930年以台南風景首次入選「二科會」後,1943年再度以野良收穫二畫

獲得 30 屆二科展的「二科賞」,並受推薦為二科會會友。

戰後,劉啟祥舉家自日返台,寓於柳營故居。

1948年遷居高雄大樹鄉小坪村,與同好張啟華、鄭獲義、劉清榮等人籌組畫會,

包括 「高雄美術研究會」( 1952 年),及 1953 年籌組「高雄美術研究會」,另與由郭柏川

主導成立的「台南美術研究會」合組「台灣南部美術協會」,並定期展出,稱為「南部展」 。

從 1960 年代中期至 1977 年中風前,

劉啟祥全力投注於創作與教學, 並持續 推動展覽、鼓勵後學,對南台灣美術教育有很大的貢獻。

1998年4月24日病逝於高雄小坪頂家中,享年89歲。

其藝術成就與精神為後人所景仰,李前總統登輝於1998年5月11日明令褒揚。

劉啟祥的作品,早期以群像及人物畫為主,所畫的人物典雅而端莊,

60年代中期作品以風景寫生居多,至晚年,他的思緒像是回歸自然的行吟詩人,

常以居家隨手可得的題材入畫,此時期多靜物作品。

劉啟祥除實際參與美術活動的行政工作如:制定簡章、募集獎項、收件、評審、佈展、品評作品外,

也砥礪自己每年提出作品展出,

作品多取材自平凡生活,大膽自在的筆觸和明朗的色彩再其中取得和諧的統一,

優雅靜謐是其作品風格。

劉啟祥窮其一生推動南台灣美術發展之精神,

實在令後人景仰。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