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梅(1821-1868) 本名清江,字雪邨,號鶴山或鶴珊,又號巢松道人。享年四十八歲。

六歲時父祥瑞公(1797-1826)早喪,早年受撫養於叔父祥雲,少時讀書,聰敏穎悟,出身豪富

卻無紈褲氣息,讀書知禮,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個性豪放,好結友嬉遊,始終無意於制藝之學。

受苗栗進士黃驤雲所賞識,並成為其乘龍快婿。

祖母羅氏與母楊氏忍痛託付岳丈,在十四歲時即跟隨岳父黃驤雲遊歷京師及全國各地三年,

增廣見聞,出入縉紳門戶,學習官場禮儀,學乃日殖,饒於財貨。

林占梅慷慨任俠,好結交名流,禮賢下士,常施予濟困扶危,靡萬金不惜。

雖然沒有考取功名,卻是文武全才,博施濟眾,忠國愛鄉,立下不少顯赫功蹟。

並聘請大陸內地設計師,融合閩粤園林精神,並吸取江南園林精華,花了十餘年設計興建園林,

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完工,名之為「潛園」

「潛園」建竣後,設「潛園吟社」,社員以林占梅為首,林豪、林亦圖、黃驤雲、鄭如松、許超英、

劉星槎、彭廷選、秋曰覲、林汝梅、鄭如蘭等人。

林占梅主持招攬海內外各方名士吟嘯其間,文采風流,蔚然成集,四方文士,趨之如鶩。

雅抱時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羅列,書畫、絲竹、騎射諸藝,樣樣精絕。

賓主詩酒唱和,詩文雅集,文酒之會,冠於北臺。

所著詩集為《潛園唱和集》二卷、《潛園琴餘草》八卷,其中《潛園唱和集》今已亡佚。

詩作各體皆備,特別是五言、七言古體詩寫了上千首。內容包含豐富,為親人骨肉、交友、園居、

遊歷、興寄、詠物、詠時等興懷之作,將生活遭遇與思想看法,藉撫弦彈琴,詩文之作,表露無遺,

以紀事、遊覽、詠懷、酬唱為主。

平生詩篇一九四四首,詩作之質量,均為清代臺灣詩歌中之佼佼者。

 

王少濤(1883- )  名新海,字少濤,又字肖陶,別署蕉村、裝塗、笑陶、

雲滄、小維摩、木瓜盦主人、一角樓主人、東海布衣雲滄生。

祖籍山西,移居福建漳州府龍溪縣東門外二十九都城仔地社,十二世庚公,由鹿港入臺,

十三世篤公 再移居臺北府淡水縣擺接堡土城庄。

光緒九年(1883) 7 月24日,王少濤於出生於土城 ;

資性聰敏,有過目成誦之才。入稻江「劍樓」(今永樂市場二樓),師秀才趙文徽(號一山),

與駱香林、李碩卿、杜仰山、吳夢周、李騰嶽、王香禪同為其高足。

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乙科就讀,接受日後擔任教職的養成訓練。

明治三十八年(1905)總督府任命先生擔任臺灣戶口臨時調查委員。

是年,先生與臺北蔡信其、劉克明、板橋鍾上林、樹林黃純青、王百祿、王希達、李碩卿、

桃園葉連三、呂郁文、羅舜卿、羅守寬、林麗卿、黃國棟、新竹魏潤庵、苑裡鄭聰楫、大甲

莊雲從等詩友倡設「詠霓吟社」,社名由其師趙一山所題,取眾仙同日詠霓裳之意。

該社之成立早於「瀛社」4年,可稱之為北臺詩社之開祖。

明治三十九年(1906) 娶艋舺茶商張德寶先生孫女秀治,自板橋土城遷居艋舺。

次年(1907)參加臺北廳舉辦的漢文、數學、國語等科教授法的講習會獲頒證書。

明治四十一年任命為枋橋公學校枋寮分校訓導。

明治四十二年(1909)偕洪以南、謝雪漁、林湘沅等文士在艋舺舉行「瀛社」開會式。

並與「詠霓吟社」社員另結「瀛東小社」一齊合併於「瀛社」。

明治四十四年奉總督府學務部命令,由臺北廳土城公學校訓導轉任廈門旭瀛書院。

大正四年歸台 ; 大正十年(1921)寓艋舺廈新街。

昭和十年廈門美專講學。10月,先生為自輯《鷺江吟草》撰序。

光復以後,先生擔任土城首屆鄉長。

民國37年戊子(1948)臺北縣永和市自宅「木瓜庵」病逝,享年66歲。

自撰墓碑文字:「詩人王少濤之墓」。

後人評價有王國璠:

「資性聰敏,有過目成誦之才。善詩文,工書畫,均登古人堂奧。」

 

 

陳槐澤(1885-1963)字心南,後以字行,號翕菴(或作翕庵),

因與林述三、黃水沛等人,同為「星社」社員,故亦號「秋星」。

據《臺北市志•人物志•賢德篇》云:原居竹南中港 , 清光緒中葉,隨父遷至錫口。

及長,博洽善屬文,與魏潤菴清德結金蘭契,潤菴騷壇重鎮也,於是發憤為詩,工近體,

律絕俱佳,以參加星社,故亦號秋星。

善書法,出入歐、蘇,晚年酷嗜劉石菴,遒勁中別饒柔潤之趣,與弟薰南(覺齋)同為士林所稱。

書法歐蘇,兼有山谷道人動中別饒柔潤之趣,

在日治時期的臺灣書壇亦頗為活躍。

駱香林評其書風「自顏柳四家外,無不規模,暮年始自為體,細按之,四家之骨仍在也。」

1923年東京大地震時,曾與張純甫義賣書法,救濟災民。

另據云:「氏先於汐止某煤礦礦主蘇清氏邸中坐館,並曾引為礦區職員。純甫於松社散館後,

另薦氏為代,遂徙家慈祐宮側。」

光復後松山區長鄭水源薦為松山國民學校代用教員,民國四十五年退休,

卒於民國五十二年,年七十九 。

遺有《翕菴詩集》。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