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姓起源地在山東省曲阜 ; 據《姓氏考略》對於闕氏考證:「風俗通,闕黨童子之後,一云,

傳有闕鞏之甲,或以地為氏,望出下邳。」所謂「闕黨」,指的就是大家熟知的「闕里」,亦即

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至聖先師孔子所居的地方。

闕氏家族,據說便是來自與當年孔子所居的闕黨。

由此看來,封於闕黨邑的闕氏當初的得姓,顯然是「以地命氏」而姓闕。

另外,闕氏還有可能是由一個古老的複姓「闕門」氏簡化而來的。

闕氏族譜記載:闕氏始祖弁公,生於周靈王時(春秋時代),原為夏朝大夫關龍逢之後,因逃難

而避居山東曲阜闕里,遂以地名為姓,此為闕氏之起源。傳至十世安承公、十四世班公先後任官

河南下邳,故後代稱闕氏望出「下邳」,實因於此。五胡亂華時,闕氏南遷,分居江西撫州、豫章

(今南昌)一帶。南宋時文山公,又自江西吉安東遷入閩,為福建有闕氏之始。

福建闕氏自南宋中期至今,歷時七百五十多年,分佈於永定、上杭、長汀、龍溪、南安等縣,

台灣的闕氏則是由南安移入,多聚居於南港、汐止、基隆、嘉義、台南、高雄等地。

中南街街底彎向研究院路,來到120號的闕宅,爬上一個小斜坡,從闕宅的東南門進入,就能看到

古色古香的闕家三合院大宅,其後方為大崙埔山(為中南里南港第二公墓)。

「南安藍洋闕氏族譜」記載著:

闕家祖先於兩百多年前由福建南安遷來台灣,首先在南港橫科頭附近定居。

至遷台始祖第三代後才遷至南港近基隆河附近開墾,其開墾的地區舊名「東新庄仔」,

包括浮圳頭、埤仔堵、番仔埔等地。

南港闕氏是由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九都蟹坑鄉藍洋厝遷來,

闕氏第五世時分為東房朝聘公派、西房朝熙公派。東大房的來台祖是第七世闕燦明,西大房的來台祖

也是第七世闕燦慥,二大房約清康熙年間來台。目前兩大房皆繁衍至第十四世。

闕氏家族來台已歷二百多年,歷代刻苦經營,雖經上述的土地政策,使其土地流失不少,

但其產業仍很壯觀,其房地產大部分都在南港區。因族繁人多,產業又大,故自日治時期起,

闕氏即為南港的大姓,後來其族人先後出任鎮長、區長、民意代表,闕家從政已成為其家族的

傳統,至今在南港仍有其地方勢力。

闕家從政人員很多,譬如第 13世的闕山坑:闕先生小學在南港國校就讀,十八歲在區公所當

雇員,為進修,每晚皆從南港到現在博愛路中央信託局一帶的成淵學校唸夜間部。後來在區公所

做過書記、礦業主任、事務主任、會計役,共任職23年。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南港屬內湖鄉,闕山坑擔任為內湖副鄉長,任內極力爭取在南港設鎮,

民國35年在其努力下,終使南港由附屬於內湖鄉升格為「南港鎮」。

民國38-49年闕先生後又擔任第三屆及普選第一、二、三屆的鎮長,長達12年之久。

闕山坑之子,也就是前市員闕河淵闕河洲兄弟的父親,

闕家人除了掌握南港經濟之外,闕家子弟開始從政,從鎮長、區長、市議員,四十年來,

闕家在地方政壇上相當活躍。極盛時期,闕家共有四位市議員。

南港研究院路的闕家古庴「德成居」,是來台闕家先祖闕朝聘留下的產業,再由闕德妙所建。

闕德妙經營煤碳生意,是當時南港闕氏家族中首富,據說蓋這座古厝在當時所費不貲,光是

建築費用就可以買五十甲土地,可見當年風光奢華的情況。

闕德妙之外,其它闕家人資產也不遑多讓。

闕家分為東房與西房,各自擁有祭祀公業,管理祖先留下的共同資產,

汐止社后福德路十四層大樓就是西房的宗祠,占地六百多坪;東房的宗祠位於新民街,

占地兩百多坪。兩房祭祀公業管理的資產加起來共有二十幾億元,主要為土地資產,

其中包括位於忠孝東路七段的近萬坪山坡地、南港路一段六百坪土地、住宅與宗祠的土地與

建物等,算是資產相當雄厚的家族。

過去南港火車站對面聯華麵粉廠的土地也是闕家所有。

可見其資產之雄厚……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