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劉家族譜的記載,大坪林劉氏始祖累公在徐州傳一百四十六世,至勝源公遷居福建。再十傳至
世棠公始移居台灣,定居於台北新店大坪林十五份,此約當乾隆十五年(1750)前後。
劉世棠公往來福建、台灣之間,竟在福建辭世,世棠媽則埋骨在新店十五份,是為劉氏遷台之第一世祖。
世棠公之子秉盛公傳金士公(利記),至第十三世寶夫公(裕記)久婚末育,乃領養長子祖堵、次子廷玉 ;
後續娶二房,始生三子祖埂、四子祖墳。
劉廷藩, 乳名祖堵字作卿,是由竹篙嶺劉家過房來的,生於道光年間,時當鴉片戰爭發生之年。
劉家遷居台灣,至十四世祖堵公(文記)已傳四代,人丁增多,開闢草萊,勤耕苦讀,家業漸興,
光緒十二年(1886) 在大坪林建造三落大厝,氣勢宏偉,相當氣派。
劉廷玉(1846-1910) 乳名祖堰,又名石卿 ; 欲參加科舉考試,考期已近,卻患病未癒,恐耽誤行程,
劉廷藩乃向呂祖(仙公,孚佑帝君,即呂洞賓)許願:如保佑二弟病癒赴考,必為呂祖建廟。
果然,劉廷玉病癒赴考並中秀才。於是劉廷藩首倡籌募,得友好共助,創建指南宮於猴山坑。
每月初一、十五,親自登山到廟參拜,長年如此。
劉廷玉中秀才後,問學、教育之餘,曾為陳太守星聚所重,委建臺北城工程。
於清法戰爭之役,佐劉銘傳有功,賞戴藍頂花翎。並在開山撫番上力保其為訓導,於新店曲尺
進行教化有功,兼理開通宜蘭官路。
乙未割臺之際,出長保良總局,與李春生、辜顯榮等維護治安。
『末幾設保務則充副主理,立保甲,則 任評議員,法院之顧問,則專其責,鹽務之組合,
則分其司,且如公園學校饗老揚文諸委員,在在出力,皆能盡厥義務,巨於救災恤患濟困扶危,
尤其施惠之小焉者。』
日治時期,曾內渡安溪謁祖,補選乙未歲貢,加同知銜。
回臺,置家塾教育後輩,旋出任深坑廳參事,轉補臺北廳參事。
1910 年六月六日,因胃疾辭世,年六十有五。
不意,三日後其夫人李氏亦以病終,合葬於文山之麓,出殯之日,素車白馬,備極哀榮。
有宗鈷、宗鱗二子。據說當年劉廷玉為官時,長子宗鈷公迎娶艋胛大戶楊氏千金之婚禮,
即由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證婚,場面盛大,劉氏備受榮寵。
地方上的人均以劉氏為榮,其在公館以南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非同小可。』
由此,可以看出劉家當時的勢力。
劉氏曾在大坪林十四張林厝邊的崙仔頂上建立宗祠,但1924年遭遇大水被沖走。
1937年由劉氏第11世的劉秉盛在新店「店仔街」重新建立祠堂。
劉秉盛的兒子劉金士翻建了「劉利記公厝」,蓋得四平八穩,表現出權貴地位的格局,
用的建材十分實在,有著外層門樓,內門樓,非常氣派。
可惜這些都因大坪林地區的發展快速,隨著十四張聚落的被重劃開發,而被一一湮滅了….
儘管如此,
劉氏家族在新店大坪林一帶仍具有相當的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