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人 同治六年(丁卯):臺灣府陳宗治、張大川、彰化丁金城。
同治九年(庚午):淡水廳周振東(噶瑪蘭籍,原籍平和)、臺灣府胡捷登(噶瑪蘭籍,原籍南靖)、臺灣蔡洪儀。
同治十二年(癸酉):臺灣縣錢國珍、噶瑪蘭廳周元泰(籍漳浦)、淡水王廷理(基隆人)。
渡海來台的閩南人,在經過慘澹經營,生活安定以後,開始注意到休閒娛樂。
於是泉州人就把他們在故鄉「南管」的活動重新展開,在道光年間(1821─1850)成立了台南第一個南管館閣,
這是由三郊支持成立的「振聲社」,館址在臺南市的水仙宮,創始人即為怡記洋行的張大川,
館先生自大陸延聘。振聲社在清領時期的活動不得而,但在日本治台之時的活動情形,
可以根據當時的報紙略知一二。
振聲社成立在清道光年間,由當時的三郊出資在水仙宮成立,是台南府城的第一個南管館閣。
振聲社爾後曾遷移到普濟殿,之後又移到祀典武廟。1983年,祀典武廟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後因需整修封廟,
振聲社約在1985年左右暫停活動,
直到1997年間,聘請張鴻明與蔡小月在武廟每周六,日下午駐館教學,才後恢復部份活動。
當時許多嘉義、台南、高雄絃友常來相和,也曾辦過秋祭與整絃。後因招生不彰,並經費無以為繼,
至1998年又停止活動 ;
振聲社積極投入南管音樂的傳承與實力的培養,舉辦過多場演奏會,並出版過7片現場演出的DVD作品。
曾多次入選台南市的傑出演藝團隊。
至於張大川 , 資料上記載 :
泉州府晉江縣人,來南經營 •實業,在打狗建置許多田產,清時富稱百萬。
曾中鳳山縣武舉 ,北 勢街怡記洋行主人。性耽南詞,不惜資財,購置上等樂器,並出數百圓買一座 店屋以為基本金。
其餘就少有相關資訊 …….
周振東原籍漳州平和,父周頂來台,先住三貂堡,後隨人到 員山的頂大三鬮開墾,以獵鹿富。
周頂有四子,長子在宜蘭 經商,周振東是四子,
周振東生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 在同治九年(1870)中武舉後,聽術士言,
在員山大 湖蜊仔埤有獅咬球吉地,後依獅頭山 ,前傍五十溪水,於是 建宅第於此。
蜊仔埤南的大湖,早在嘉慶年間(1796 -182 0),以江日高為總結首的漢移民,合力修築金大安埤 圳 ,
引水灌溉。等到周振東以武舉身分住進大湖底的蜊仔埤, 周氏的家業擴及到米、布、油、錢,土地愈來愈多,
進而併 購了金大安埤 圳的產權,成了蘭陽地區的鉅富。
武舉人周振東宅第,當時面積達1.5公頃,目前僅存龍邊護龍殘牆及銃櫃遺跡。
2003年6月12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宅第保存較為完整之銃櫃高二層,為斗子砌之承重牆式建築,牆內以頁岩填塞,較為特殊並堅固。
室內特徵宅第保存較為完整之銃櫃高二層,為斗子砌之承重牆式建築,牆內以頁岩填塞,較為特殊並堅固。
為目前少數僅存之清領時期宅第殘跡及防禦設施,
就創建年期、歷史文化意義、具稀少性等,實有保存意義。
目前保留宅第龍邊護龍殘牆及銃櫃遺跡之原貌,並進行整體規劃再利用,
成為歷史教育休憩點。
胡捷登,字文成,四圍堡武暖人(今礁溪鄉光武村)。
先世務農,少時習文,應童子試時,以臂力過人,既考文秀才,亦考武秀才,而取錄武生後,乃棄文就武,
同治九年(1870)中式庚午科福建鄉試第26名武舉人 ……….
武暖是昔日噶瑪蘭人的聚落,村落有一座很知名的石板橋“武暖石板橋”,是清代礁溪通徃宜蘭的官道。
目前屬於宜蘭礁溪鄉公所管轄,當初的石板橋是用六塊由大陸運來的壓艙石所搭建,武暖石板橋長約四公尺
寬約二點六公尺。
出身武暖的武舉人胡文成,其古厝稻埕中仍豎立著龍虎旗桿座,
是科舉時代遺留下來值得紀念的文物之一。
現存於礁溪鄉武暖路三十六號。
光緒十六年(1890)夏,台灣巡撫劉銘傳築台北、基隆間鐵路,工人於七堵架設橫跨基隆河
之七堵鐵橋。(今大華僑)時,在河中發現金沙。
光緒十八年(1892)二月初一,台灣巡撫邵友濂設基隆金砂局,下轄龍潭堵分局,四角亭分
局,七堵分局,暖暖分局,水返腳分局,三貂分局。
光緒十九年(1893)正月初一,由瑞記洋行蔣樹柏、紳士蘇秀冬、王廷理、潘成清、林英芳五大商戶組成之
「金寶泉」商號承辦金砂局業務,以一年半為期,租金七萬五千國。
五大戶以「包」方式承辦採金事業。以「金寶泉」商號出名與滿清政府承包。
其股東組成為瑞記洋行代表蔣樹柏、紳士蘇秀冬、王廷理(同治十二年之武舉,居暖暖之東勢坑)、
潘成清(光緒元年舉人,為芝蘭堡之豪族)、林英芳等五商。
五商所提出包之條件為每年認捐釐金二萬兩,加上一切金砂局用及新募勇丁口糧,均由包商人給發。
因當時滿清的台灣巡撫邵友濂與此五商中潘成清有私交,因此迅速獲得滿清政府的批准。
於光緒十九年(1893) 元月一日起,為期一年半,租金七萬五千圓,包辦其間之牌費名義,予金寶泉承金砂局事務。
同時將原有的釐金局一律裁撤,這是台灣民營金礦業創始。
金寶泉其組織與經營內容,大体沿用官局舊制,採金者不受影響,牌費仍為成人二角。
其中五點為地租,婦孺減半。官方派出之巡勇助防者,仍領官俸。
每月領牌採金之人數,多則常在四千人以上,少時亦三千人。
清法戰爭期間 , 武舉王廷理與周玉謙、劉廷玉、陳維東、周家芳等臺紳皆自動捐資募勇,
參加基隆山區的阻擊戰。
清法戰爭期間,就在1884年11月7日戰事狀況最激烈的時候,臺灣北部連日滂沱大雨,法軍連續攻打暖暖3天,
同年的11月11日法軍集中兵力,傾力攻打四腳亭、紅淡山 、暖暖街一帶,當時暖暖中心崙舉人王廷理及地方上
的頭人周印,聯合率領300人,協同林朝棟、清軍作戰,嚴守暖暖街4個城門和金山寺後山的山間、山隘一帶防線,
成功阻擋了及牽制了法軍,沒讓法軍能夠逾越雷池一步。
原是暖暖知名的古厝, 建於同治十二年的武舉人王廷理故居— 泰豐居,
亦逃不過被拆除剷平的命運。
安德宮位於暖暖老街,清乾隆年間創建 , 如今廟之左右有古今名人碑林 ,
保留了一方仿作的武魁匾 , 說明這一段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