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前村,屬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管轄的七個行政村之一。
此地爲福州科甲第一家— 陳若霖家族的世居地。
明清以來,這兒出了22名進士、1名翰林、110名擧人。
歷代有國内外政界、科技、文敎等數百名人,其中又以陳若霖、陳寶琛、陳長捷、
陳慶甲、陳體誠、陳體榮、陳岱孫、陳彪、陳運和等尤其出名。
福州南台島有個叫螺洲的地方,南面是煙波浩瀚的螺江,隔江虎山嚴嚴,若案若几。
明洪武年間陳廣舉家自新寧縣(今長樂縣)鶴上村遷來,經過 200多年的繁衍生息,
蔚成皇皇巨族,人稱螺洲陳。
明嘉靖十一年六世祖陳淮第一個成為進士,
從此開螺江陳氏的科甲之先……….
從陳若霖起,開始顯達。陳若霖官至刑部尚書。陳寶琛更是位居太傅。
陳若霖之後,五代都有人中進士、舉人,
綜計明清兩代,陳家中進士二十一名,中舉人一百一十名。
同治七年(1868年),陳寶琛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
陳寶琛兄弟六人,有三人中進士,三人中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
自明嘉靖十七年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始,凡 360年,
螺江陳氏中進士的竟有21人之多,為福州地區所首屈一指。
特別鼎盛的是清同治、光緒年間,竟有10人。
陳寶琛是同治七年進士,他的胞弟陳寶瑨和陳寶璐都是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
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陳寶琛的 3個胞弟陳寶琦、陳寶瑨、陳寶璜等也皆舉人出身,時稱六子科甲,顯耀榕垣。
陳寶琛不但兄弟六科甲,他的父親陳承裘為清咸豐二年(1852年)進士,
祖父陳景亮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舉人,曾祖父陳若霖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進士……
真可謂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此外,在陳寶琛堂兄弟諸侄輩中還有許多進士和舉人,
最有趣的是光緒十六年除了寶瑨、寶璐雙進士外,還有堂侄陳懋鼎也是進士。
光緒二年(1876),有陳琇瑩、陳翥、陳懋侯等 3人同榜進士,
光緒十八年(1892)有陳瑜、陳希賢等2人同榜進士。
最後一個進士則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陳柏侯。
螺江陳氏科舉陳捷,世代簪纓,且多為朝廷重臣,
為國家和民族作出積極的貢獻,最為福州人有口皆碑的是陳若霖。
陳若霖累官至刑部尚書,尤以執法嚴明、剛正不阿為人所稱道。
據說他在任內曾判一個貝勒死刑,令人感佩之極。
陳寶琛,字伯潛,號弢庵,為陳若霖的曾孫,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顧大臣,
並為毓慶宮皇帝授讀,恩賜紫禁城騎馬。
早年入翰林,直言敢諫,同張之洞、張佩綸、寶廷等被譽稱為樞廷四諫官,甚得當局寵信。
光緒四年(1878),清廷派崇厚出使俄國。崇厚貪生怕死,擅自簽訂不平等條約。
陳寶琛失聲痛哭,指出國家不能失去主權,堅決主張誅崇厚,毀俄約。
之後又提出東三省官員應滿漢兼用、福建巡撫應移駐臺灣等的頗有遠見的建議。
光緒十一年(1885)中法越南戰爭,陳寶琛因推薦唐炯、徐延旭堪往軍事,
唐、徐戰敗,遂以薦人失察之過,降5級調用,閒居福州。
在福州期間任鼇峰書院山長,又創辦東文學堂,親自任學堂監督,培養大批優秀人才。
之後還作為福建鐵路公司總理,親自到南洋各埠募股,建設漳廈鐵路,
開福建建設鐵路之先河。
溥儀登基後,陳寶琛被起用,為皇帝授讀三年三升,恩寵極隆。
但民國時,陳寶琛極力反對引渡溥儀到東北去建立偽滿洲國。
風燭殘年,冒死赴東北勸諫,差點被日本關東軍囚禁。
民國二十四年(1935)病逝,享年87歲,歸葬福州 ………
陳寶琛之後的螺江陳氏族人,有的參加革命,成為革命的先驅;
有的研究學問,成為專家學者。
螺江陳氏宗祠裏看到許多當代陳氏著名人物,其中有陸軍中將陳長捷、
海軍中將陳慶甲、交通建設學家陳體誠、福建師大教授陳矩孫、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陳岱孫、
科學院院士陳彪、物理專家陳萀等等。
據已知材料統計,
螺江陳氏真可謂人才濟濟、星月交輝……….
陳寶琛家族自清道光年間的刑部尚書陳若霖開始,
世代簪纓,為福州之一大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