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在東漢以後,成為望族,世稱崔盧王謝,為四海大姓之一。
尤其到了東晉,家世更為顯赫,
宰相謝安、都督謝石,名將謝玄均出自一門。
謝石是謝安三弟,謝玄是謝安侄子。
謝家三傑在中國軍事史上,導演了一出以少勝多的大戲—淝水之戰。
三人僅統帥東晉八萬兵馬,打敗了前秦苻堅九十萬大軍;
使秦軍丟盔棄甲,望風潰逃。
成語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出自此戰事。
戰後,東晉朝廷表彰謝家功臣稱:淝水之戰,功在一族。
考東山,在浙江紹興上虞縣西南四十五里,謝家叔侄寓居會稽,
在東山建有豪宅,謝安致仕歸第,常游東山以山水自娛。
許久不朝,帝心思慕。適值炎天,晉帝乘輿幸安宅,距安宅數武,
停輿憩榕樹下,涼爽宜人,百倍精神,帝問左右:此樹誰家所種?
左右以謝對,帝贊曰:是謝家之寶樹也,聯若得之,可卜長生。
王勃《滕王閣序》謝家之寶樹正指此事。
堂號東山堂、寶樹堂均源於此……….
典故之一:帝書寶樹堂
淝水之戰後,謝安功高震主,有人又從中挑撥,因此謝安受到孝武帝的猜疑。
這引起了正直人士的不滿,中郎將桓伊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孝武帝宴請群臣,命桓伊吹笛。吹畢,桓伊又要求撫箏與人吹笛合奏,帝允。
桓伊便撫箏而歌。他唱的是一首《怨歌》: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利。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
在坐的謝安聽了,泣下沾襟。孝武帝聽了桓伊借古諷諫的《怨歌》,
臉上亦露出慚愧的神色。
退朝後,孝武帝突然親臨謝安家,謝安焚香恭迎。
孝武帝見謝安家堂前瑞柏枝葉繁茂,稱讚道:寶樹也。
並親書謝安宅為寶樹堂。這個故事見於《晉書·桓伊傳》和部分宗譜。
典故之二:燈籠燦樹
東晉時期是謝族的鼎盛時期,謝家在朝廷做官的很多,
可謂滿門稱貴,顯赫朝堂。那時每日五更,天還沒亮,官員就要打著
燈籠去早朝,到了金鑾殿後將燈籠掛在門外的樹上。
一日,皇帝見樹上掛滿了寫著謝字的燈籠,
燦爛奪目,便稱讚道:真寶樹也。以後謝人就以寶樹堂為堂號。
這個故事見於《百姓考》和部分宗譜。
典故之三:芝蘭玉樹
有一天,謝安在教育子侄時說: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意思是說,做父兄的為什麼總要教育自己的子弟,使他們往好的方向發展?
在坐的都回答不出來。只有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樂其生於庭階耳。
意思是說,好的子弟好比芝蘭玉樹,父兄想讓這些好花萃樹栽在自己的庭院裡,
為家門增添光彩啦。
聽了這得體的回答,謝安大悅。
以後謝玄一支族人便以寶樹堂為堂號。
這個故事見於《晉書·奕子立傳》和部分宗譜。
按 : 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名士、宰相,
浙江紹興人,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
大名士謝尚從弟,少以清談知名,初次做官僅月余便辭職,之後隱居在會稽郡
山陰縣東山的別墅里(今紹興)期間常與王羲之、孫綽等遊山玩水
並且承擔著教育謝家子弟的重任,
四十餘歲謝氏家族朝中人物盡數逝去,乃東山再起,後官至宰相,
成功挫敗桓溫篡位,並且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面對前秦的侵略在
淝水之戰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致使前秦一蹶不振,
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
戰後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往廣陵避禍,後病死。
成語 東山再起也就是源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