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一詞來自平埔族大肚社,而最早出現大肚溪的地圖

是「康熙輿圖」,這份古地圖約在康熙38至43年(1699至1704年)

間繪製;至於大肚溪最早的文字描述,應在「台灣府三縣圖」。

「烏日」一語有若干種說法,

有謂「烏日」是「湖日」、「凹入」的誤音,

亦有考證是出於平埔族語之譯音漢字。

清康熙末年,初有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人入墾,

後有平和縣人楊舜之續墾,至乾隆年間已大規模之開墾。

今境內居民以楊姓為第一大姓,祖籍係屬漳州府平和縣。

舉人楊占鰲是烏日庄湖日村(今湖日里)人,

臺中盆地地區在乾隆年間,大都因埤圳的興修,

開墾事業大大的進展,稻米除自給外,尚可銷往大陸。

湖(烏)日港(在今湖日村)就是臺中盆地

稻米的輸出轉運港。

楊占鰲,字騰六,號冠山,

生於乾隆59年(1794),卒於道光23年(1843),享年50歲,

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於道光19年高中文舉人,

其父楊鼎元於乾隆初年來臺,定居湖日庄,

為楊氏族人四位開台祖之一。

道光19年(1839) 高中已亥恩科中式第44名的舉人楊占鰲,

及其子孫楊宜春、宜夏、宜東,均有聲名。

《臺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報告書》中云:

「占鰲字騰六,號冠山。生於乾隆59年,卒於道光23年

(1974-1843),享年五十歲。

楊宅正廳懸有『文魁』匾額。

占鰲有四子,其中宜春、宜夏皆郡庠,

宜春為例貢,宜夏為庠生。

日治時期,因建庄役場和派出所,王公廟被迫兩度遷移。

時湖日村有一閒置之學堂,係大肚堡舉人楊占鰲之孫楊道東

傳下之產業。

楊道東為武秀才,曾領兵抗日,可能因這層背景,

加上日人也不願意見到漢學流傳,學堂遂閒置,

經烏日庄首任庄長鄭以春聯合楊氏族人向日人力爭,

廣惠尊王廟得以在此設立,並名為寶興宮。

楊道東(1863-1913) ,楊宜夏之子;為武秀才。

日治初期,受任大肚下堡總理,

明治31年(1898)11月任烏日區長,共育有九子 ,

惜英年早逝,想年僅49歲。

從此家道中落…….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