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地區六堆的開拓,大多是由最早的屯墾區萬丹濫濫庄,沿河而陸續開拓,因此大部都是以群體的開發為主,

但位於屏東附近的長治,在當時仍是一片荒蕪的處女地,邱永鎬湊巧受工作的老闆委託,前來勘察分行的開設事宜,

經發現這片地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後前來開墾,

後來事實證明邱永鎬的眼光獨具,與屏東市接鄰的長治鄉這幾年的發展也頗為快速,

而邱家在長治的開拓,所紮下的根基雄厚,子孫、親戚眾多更是長治的大姓。

 邱永鎬從大陸來台的時候已經十八歲了,當然主要的原因也是原鄉的人口眾多、糧食不足,希望出來找尋機會,

他先從大陸乘船到達台南,這條路線是六堆先民最先走的路線,他來到台南後,由於曾在大陸讀過一些書,能寫一些字

也會記帳打算盤,所以並未與一般的墾民一樣急於尋找土地從事農墾,反而是在台南盧、林、李三姓老闆所開設的批發商店

當夥計,

由於邱永鎬本身額為聰明機伶,與一般的夥計不同,又加上會打算盤有買賣頭腦,平常非常受經理的器重。

 有一天,商行的經理有事外出,要好幾天才能回來,店裡的業務乃由邱永鎬代理,湊巧在經理外出的日子三位老闆中

的其中一位前來視察業務,他看到邱永鎬坐在櫃台上,一面記帳打算盤,一面又從容指揮其他夥計應付客人,做事情井井

有條而從容不迫,乃覺得他是可造之材。

 

 這三位老闆的商行在台南發展了一段時間後,忽然想到屏東來開設分行,

於是這三位老闆便拿了一筆資金委託邱永鎬前來屏東創辦分行,當時的屏東附近,連同里港、萬丹一帶居民不多,

零售商店很少,批發業並不容易經營,邱永鎬乃將這些情形向老闆報告,建議打消開設分行的構想。

 邱永鎬的老闆聽了也覺得有道理,便融通了一些資金給他,於是他回到大陸原鄉帶了妻子與邱、湖、廖、黃、李、羅等

六姓青年,一夥共數十人,前來長治鄉香楊村開墾。

大夥人的開墾事業安排委當,邱永鎬又隨即與位於大陸的同鄉聯絡,共同著手開墾長興附近地區

 

 邱永鎬來台灣到長治開墾後,又在這裡生根落葉,

子孫眾多,共有六個兒子,以「山」排輩分,孫子以「萬」排輩分,當時的人稱為「六山十八萬」之家,

 1721年台灣南部發生朱一貴之亂及1732年發生吳福生之亂,邱永鎬也率領兒子仁山與義山參予平亂,

父子三人都曾經受到清朝政府的封賞。

 

 邱永鎬以其在商店當夥計的眼光前來開墾,促成了長治的開發與發展……

邱智山生於康熙44年(1705),於乾隆4年(1739)過世,享年35歲。

邱智山乃長治開山祖邱永鎬四子,一生事業在繼承父志,開拓田野與水圳,引隘寮溪及支流番子寮溪、八六溪自

(今內埔鄉水門村)至德協庄,長達二十餘公里,水量豐富,及後人所稱「葛德協圳」,

使長治一帶旱田變成一年二穫之水稻田,共闢良田七百甲。

邱智山一生勤於農田水利方面,為了圳水經常親自往來於山地督工巡察,不幸於乾隆4年(1739)除夕夜,

在今瑪家鄉山腳下被「出草」的生番所殺害,其功勳永為後人感念。

邱智山逝世後,初葬於瑪家鄉學校上面山坪,後遷葬於營盤埔。

育有三子一女,長子俊萬,除繼承父志外,早年入學為庠生而補廩拔貢,是邱永鎬派下考入科甲之第一人;

在現在邱永鎬祠堂外所掛的匾額;寫著「文魁」二字就是其功名。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變亂時,俊萬在後堆襄助曾中立大總理參謀軍務,後被清朝政府獎賞;官職為六品通判。

邱智山次子鵬萬,三子興萬;家族十分興旺。

邱鳳揚是長治開拓者邱永鎬的後代 , 小時候乳名叫「阿六」,

因本人外型長的高大、聲音又宏亮,加上氣節很豪邁 , 看起來很有大將之風。

邱鳳揚本來是讀書人 , 但他所生長的年代已是清朝末年 , 地方上並不安定而常有動亂 , 於是他乃棄文練武,。

積極聯絡族弟邱維籓共同組成了一個有力的鄉團(前堆)以捍衛家園。

 在年光緒年間 (1894) ,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 當時有六龜荖濃村的匪徒劉河 , 乘著六堆義民赴劉永福召集離鄉之際

,糾集附近匪徒 , 攻擊六龜庄附近民家 , 並一度想危害鳳山縣城 。

這時邱鳳揚以擔任六堆大總理,乃帶領義軍掃蕩這群匪徒,這段事蹟也曾被清朝德宗皇帝嘉獎而賜軍功六品。

但邱鳳揚最引人注目的是擔任第十代的六堆大總理,領導六堆義軍在長興與日軍的會戰。

 

六堆決定抗日時,當時由內埔的貢生邱贊臣等人,約集了六堆的士紳多人在內埔媽祖廟商議,並決定抗日,

但在場與會的人很禮讓而不願擔任大總理,於是乃在神明面前抽籤,共抽出美濃一位人士與內埔鍾動男、李向榮三位,

最後再以擲茭方式決定由李向榮為大總理。

 李向榮擔任大總理後六堆義軍前往鳳山縣,欲與劉永福會合共同抵抗日軍,

但在下淡水河邊遇到颱風雨後的洪水,河水高漲難渡而撤回,回家後受到許多非議,大總理李向榮與副總理

蕭光明引咎辭職,此時日軍已經往南部接近,六堆人士再度在忠義亭集會,

邱鳳楊本人即在這場會議上被公推為大總理,而且是抗日的大總理。

步月樓邊的會戰,雖然挫了日軍銳氣,但六堆的義軍也損失慘重,尤其是舊式大砲耐不住連續擊發而發生膛爆,

令許多六堆義軍傷亡令人慘不忍賭。

日軍繼續往六堆腹地推進,日本指揮官桑波田對六堆抗日軍的武裝威脅也深感不安,

於是乃命內埔人士邱沛霖前往長治與邱鳳揚商談議和之事。

之後邱鳳揚見大勢已去也不再抗辯,而結束了抗日行動。

不久因左手腕患了筋骨炎 , 後因醫治不當轉為膿毒症而於1898年病逝 , 享年共六十八歲。

邱元壽字蘭香,屏東縣長興庄人,生於同治(1868) 。

 邱元壽是六堆第十代大總理邱鳳揚的次子,光緒21年(1895)「火燒庄之役」時,與父親、哥哥、弟弟率

高雄屏東地區的客家義軍,奮勇抵抗日本人的佔領台灣,最後因為彈盡援絕,形勢比人強而宣告失敗。

邱元壽及其父親兄弟都負傷,逃至外地避難。

而在這場最後的抗戰中,弟弟邱元添則以十九歲之齡壯烈犧牲;

其壯烈犧牲的事蹟有紀念碑在長治鄉的抗日紀念公園內。

 

邱元壽於事件比較安定後,前往大陸獲得武秀才的功名。

不久又回到家鄉,經商以致發達致富,為屏東地方上的望族…….

於昭和5年(1930)過世,享壽63歲。

位於屏東市中正國中校側的「忠實第」即是他所興建的,

此大宅院採傳統合院建築,格局以平面對稱方式,又聘請福州的建築師及雕刻匠來施工,

所以此客家建築也保有河洛建築的特徵,經修繕後,現今規畫為「屏東鄉土藝術館」。

 邱福盛則是大總理邱鳳揚的第三代嫡孫。

 八歲入日治時代屏東黑金公學校就讀,在校學習成績優異,立志研讀醫學。

長大後果然如願考取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修習八年,

昭和4年(1929年)畢業時以其優異成績,獲聘留校服務,惟當時屏東醫院需才孔急,

乃選擇返回屏東醫院服務,擔任眼科主任,

後又自行開設河南醫院,熱忱為鄉里病患服務,有口皆碑,

迄今已有一甲子以上的歷史。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