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蘭蕭家開基祖蕭維天在清朝乾隆年間隻身來台打天下,務農並兼營砂糖買賣生意,由於經營得法,

成為屏東屈指可數的巨富,民間有「崇蘭蕭,三日沒煮不餓。」的俚語形容當時盛況。

蕭家子孫也多文采,先後出過6位秀才,稱得上是福祿雙全的望族。

崇蘭蕭家來台開基祖蕭維天,原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城尾墟社,清朝乾隆年間隻身來台,

定居於鳳山縣港西中里崇蘭庄,也就是今天的屏東市崇蘭里,以務農為生,兼營砂糖買賣生意,

由於經營得法,不久即成為屏東屈指可數的巨富,

據說當時擁有的良田達百多公頃,

在屏東縣長治鄉及高雄縣大樹鄉一帶,都有可觀的田園與山坡地。

 

蕭維天字允恭號珍記,出生於康熙54年(1715),乾隆年間隻身來台,定居於鳳山縣阿猴社港西里崇

蘭庄(即屏東市崇蘭里現址),為崇蘭蕭家開基祖先‧娶妻王氏戀,育有四子分為四大房,

 

蕭維天育有四子,分為四大房繼承蕭維天的珍記生意,

分別是蕭雲的吉記、蕭觀的榮記、蕭陣的萬記、以及蕭沛的珠記。

 

蕭家不但生財有道,子孫也多文采,於清代共有九位秀才,分別如下:

第二代:蕭兆龍為邑庠生、蕭兆榮為太學生 第三代:蕭開基為邑庠生、蕭三慶為邑庠生、

蕭五騫為武秀才 ;蕭啟德為郡增生、蕭啟邦為附貢生(貢元) 第四代:蕭文鳳為恩進士(恩元)、

蕭文蘭為拔貢生(拔元)

由於蕭家人才輩出,是屏東市的大望族,早期每年冬至祭祖時,有八音、禮生,還須穿著

長袍馬掛,由主祭官宣讀祭文,甚為隆重。

蕭家也對興學相當熱心,清嘉慶20年(1816)屏東書院成立時,擔任捐首的蕭觀,以及蕭陣的兒子

蕭啟德都是發起人,蕭啟德並擔任書院董事,清道光21年(1841),書院因無恆產,無法推展學務,

原總理郭萃去職,由蕭觀的兒子蕭啟邦協助勸募並繼任總理,屏東書院的學務自始走上正軌。

蕭家祖廟是在光緒6年(1880)在蕭維天來台時定居的舊址建立,

俗稱「蕭家古厝」或「蕭家祠堂」,祖廟旁有日據時代的學堂「課餘軒」,由族親教學漢文,

光復後則免費提供空間供農會辦學,減輕崇蘭地區小孩就學負擔。

 

崇蘭蕭家在日據時代與北勢頭地區的居民不合,禁止子女往來,並在崇蘭現中山路、自由路口附近,

建造一隻大烏龜,而北勢頭則建造一隻蛇,作為界線互不侵犯。

嘉慶20年(1815)鳳山知縣吳性誠召集阿猴街秀才及士紳籌建屏東書院(俗稱秀才學校),

蕭家第二代蕭兆榮為捐首,第三代蕭啟德擔任董事、蕭啟邦繼任總 理,

屏東書院於光緒6年(1880)啟修,1937年藤島彥治建議依照原貌改建為孔廟,

1979年由漢寶徳主持啟修至今……

 

蕭家雄厚的財力,從「崇蘭蕭,三日沒煮不餓。」

這句俚語即可一目了然。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