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三年(癸卯)曾照榜:臺灣府利鵬程(粵籍)、石耀宗、邱位南(附生, 原籍南靖, 大挑知縣)

                                              、臺灣王晨嘉、淡水廳李聯芬 (竹塹人, 籍晉江)

 

相傳利氏家族上古時期時,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縣東北),有關利姓起源可見《姓纂》所載:

「楚公子食采於利,因以為氏」,指因楚國羋姓公子受封於利邑,其子孫於是以封地為姓。

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帶,歷史名人有西漢名丞利倉、漢代武將利幾、宋朝學者利元吉等。

近代人最有名的莫過於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利希慎家族

利希慎(1879–1928)名輯世,字廷羨。香港著名利氏家族的創始人,廣東新會人。

利氏家族第一代利良奕、利文奕兄弟在19世紀后期前往美國舊金山淘金,

后前往香港發展,成為20世紀初期香港四大家族之一。

第二代繼承人利希慎最為顯赫,是香港開埠早期的著名地產商,銅鑼灣鬧市的利舞台、

希慎道、新會道等均是其家族產業。

其長子利銘澤繼承父業,擔任希慎興業公司總經理,是著名的愛國商人。

其三子利孝和,則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的創始人。

香港著名銀行家利國偉,由練習生做到恒生銀行的掌舵人,對香港的發展貢獻巨大,

曾經參與制訂聯繫匯率制度的決策,又曾經出任行政立法兩局議員。

也是利希慎家族成員之一…..

台灣通志上標記著:  利鵬程 (粵籍, 原籍鎮平)

此姓不多見, 不知與來自廣東新會一帶的利氏是否有宗族上的關係 ?

 

清乾隆年間石時榮由廈門到台灣,一開始於林朝英的「元美號」擔任夥計,成功開創事業後自創榮盛號,

因林朝英要上京就職,便並將元美號的客戶轉給石時榮,遂將店名改為「鼎美」,即「鼎承元美」之意。

後來石時榮承接原有糖米生意,因經營糖米買賣有成,在蔡牽之役因防守有功而受為六品同知,

之後成為府城三郊之董事,官銜直至二品,是府城士紳之首。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石時榮因四子石耀宗連中秀才、舉人後,宅邸由石時榮進行擴建,

因商號之便 ,  一般被稱為石鼎美古厝。

石鼎美宅全盛為「九包五進」之大宅,座南朝北,有左右兩側護龍,全盛時期面寬九間,有門廳、花廳

、正廳、後廳四進、左右廂房,該宅佔地達五七五平方公尺。迄今已有170年以上的歷史,

期間遭受自然因素侵襲及長期缺乏維護,以至古宅內外建材、彩繪、雕刻、剪黏、泥塑等等

裝飾作已有相當程度損壞。

根據一份福建鄉試硃卷顯示: 道光癸卯科 中式第六十五名舉人石耀宗 為臺灣府學廩膳生

籍同考試官, 發揀縣知縣加三級 , 金閱薦福建同安縣。(同安知縣 ?)

石氏後輩子孫在清領時期不乏國學生、庠生、優廩生、舉人等,當今後輩亦有詩人、文學、史學

、地理學等領域的教授,可見石氏一族為書香傳家之古風。

石萬壽(1944- )號樂君。台灣歷史學者,曾任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退休後轉兼任教授。

石萬壽即出身石鼎美家族。

 

道光末葉,廣東省惠州饒平縣名儒邱海渡台在文昌祠內以「興賢社」之名自設私塾「興賢書院」,

授徒燕霧、武東、武西三堡學子,開啟員林文風。並將授課所得束脩用於整修興賢書院,且置

學田七甲餘,以學租(學田租金收入)設獎學金以勵後進。

根據邱氏族譜記載,邱氏的根源可向上推溯到齊姜太公賜營丘(今河南光州一帶);到了晉朝,

發生了五胡亂華,邱氏家族就移入福建,居住在莆田縣宗頭鄉,成為閩籍邱氏世居 之地。   

到了邱烋公,於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高中進士,因功累升至鴻臚寺卿。

邱烋公之長子邱成實公,以孝廉授泉州學正,其後隨宋徽宗親征虜寇,被擢陞為樞密使,但後來卻

因建言觸 犯宮禁,而被貶到河源縣任職,再遷居到廣東饒平,就成為邱氏的──開饒之大祖。

在臺灣中部的邱氏家族多聚集在永靖一帶……

不過台灣通志中記載: 邱位南為原籍南靖 , 南靖邱氏其實是來自於漳州一地。

同治元(1862)年的戴萬生之變,秋八月,候補道區天民(廣東舉人)督辦北路軍務,率候補

遊擊陳捷元(彰化牛牯嶺人,武生)帶勇四百名協勦,並就地捐餉。 當其時,內地髮匪未平,糧餉

不足,諭令在地捐餉。淡水舉人陳維英、竹塹紳士鄭如梁,各鳩巨金助之。

四月二十八日,彰化舉人陳肇興(伯康)、邱位南(石莊),沙連舉人林鳳池(文翰)、生員陳上治

(熙朝),永春生員廖秉均,南投堡義首陳雲龍、吳聯輝,牛牯嶺義道陳捷三(月三),北投堡舉人

簡化成、義首林錫爵,沙仔崙廩生陳貞元,約六堡同日樹義幟。

邱位南與陳肇興據說有姻親關係 ;

有關邱位南的資料, 在顧敏耀(1977~)所著的《陳肇興及其陶村詩稿》有所記載 , 尚待拜讀…..

如今在台中北屯的文昌廟中仍保有兩個人的楹柱 :

文列奎垣呼吸直通帝謂 蔚為國器栽培端在儒先 舉人 陳肇興敬撰 生員 王煥敬書

文以詩書定化干戈之氣 蔚然山水特生幹清之才 同治辛未年梅月吉旦 社中舉人 邱位南敬撰

有關邱位南的相關記載

 

李錫金(1786-1865) ,原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字謙光,號義鐘,李禮玉之子。

錫金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但事母至孝,為鄉里所傳頌。嘉慶十一年(1806)十七歲,與伯兄

相偕至竹塹(今新竹市),最初在某商家當傭工。為替雙親修塚,曾經哀求主人,預支五年傭金,

主人感念他的孝心而許之。其後,往來於彰化、鹿港,販賣貨物,獲利不少,

嘉慶十七年(1812)遂在竹塹城米市街開張李陵茂號商店,自此家運昌隆,資產累積日增。

道光十六年(1836),捐銀一千圓,參與塹城東南山區的開發,為金廣福墾號閩籍捐資股夥之一。

道光十七年(1837),又與許泉記合夥向金廣福承墾埔地開墾,其後累積田產無數。

錫金甫及壯年,即娶陳厚公長女陳氏為妻,生育十子。

由於經商有成,家境富饒,錫金建私塾,聘名師,極力栽培諸子讀書,求取功名。

十子之中,除第七子和第九子早逝之外,其餘八子或由科舉正途,或由捐官異途取得功名,

長子聯超,附貢生候選訓導;次子聯城,國學生;三子聯芳,加五品銜中書科中書儘先教諭司紹安鐸;

四子聯春,雲南省縣丞;五子聯英,國學生,軍功六品;六子聯青,佾生;七子景宜,早夭;

八子聯選,候補分州同知銜加二級請五品封典;九子清溪,早夭;十子聯萼,監生。

本文所提之舉人應即李錫金的三子: 李聯芬 (台灣通志作聯棻 )

同治四年五月左宗棠、徐宗幹奏「遵旨查明台灣剿匪出力之官紳等,分別開單請獎」一摺:

同治元年二月間,台灣逆匪攻陷彰化等處,經各官紳等敵愾同仇、衝冒鋒鏑,將彰化縣城及斗六

等處先後克復,生擒首逆戴萬生等,地方賴以安定,尚屬著有微勞;自應量予恩施,以昭激勸。

摺中即有:  署訓導李聯芳,著以教諭儘先補用,並賞加五品銜。

即可證明此一情節

一般人不太知道李陵茂家族中,

其實也是有出過舉人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