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九年(己亥)葉修昌榜:臺灣府楊占鼇、陳學光、馮謙光、臺灣柯為基。   

道光二十年(庚子)池劍波榜:臺灣府江中安、黃纘緒、劉楨(粵籍)、嘉義陳德言。

 

楊占鰲(1794-1843)字騰六,號冠山,生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卒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享年五十。

祖籍漳 州府平和縣,先祖楊鼎元於乾隆初年來台,先在台南府城居住 ,而後遷往大肚,復遷至今烏日鄉的頂

(三和村),最後定 居於湖日庄(湖日村)。

楊占鰲於嘉慶四年(1799)與趙氏族 人徵得大肚下堡(龍井、大肚、烏日等鄉)地方人士組成「文 社」,

社名「西雝社」,這是當時士子以文會友結社之所。

當 時仕紳也廣募基金做為學租,以供貧生膏伙之費,所以也具「 義學」的功能。

嗣後,於光緒十三年「西雝社」擴建為 「磺溪 書院」,當地遂文風遠被,嘉惠無數學子,

再找其間, 楊占鰲先生實有肇造 之功。

道光十九年(1839),楊占鰲參加恩科鄉試中式舉人二十 四名,一時家聲大振,

霧峰林家聞知消息,立刻派人送楊舉人一面 銅鏡,鏡上題有狀元拜】,自此,楊家 成為當地望族。

楊占鰲生有四字,長子宜春,次子宜夏,俱入縣城群庠。

楊 宜春為例貢,楊宜夏為庠生,今廳 前所懸掛 「大貢元」 及「大夫第」 匾額即為明證。

楊占鰲之孫楊道東為武 秀才,乙未年台灣割給日本時,道東為抗日義軍營官,並曾赴 南嵌備戰,

爾後復領兵勇五百駐防五叉港(梧棲)。

當日人來 到湖日庄,老遠看到舉人宅前大埕有一對旗杆(中舉人以上者 ,皆有旗杆),

誤以為楊宅部署強大兵力,經庄民解釋那是舉 人宅第,才沒有採取攻戰的軍事行動。

但日人仍故意帶兵闖入 楊府,踐踏埕場示威,騷擾楊府上下不得安寧,當時楊道東宅 中有一把

六十斤大刀,為避免挑釁日人而影響庄民安全,遂忍 痛將大刀沉入古井。

楊氏一門,實為忠恕傳家。

今台中文昌廟存有其匾–教澤重沾

上款:道光己亥(1839)仲春穀旦 下款:後學舉人楊占鰲敬題……

 

陳學光,苗栗人,原籍廣東嘉應州。道光十九年高中己亥科舉人,與楊占鰲同榜。

根據新埔文昌祠廟史沿革: 舉人陳學光於道光十五年,受此地鄉試之有志聘請教讀,在祠地建

茅屋以教讀,後居三年道光十七年, 感覺該地乃文聖之地,諮其門人籌銀四十八兩認買其屋地,

以為他日崇建文祠為人才教育之基礎。

至道光十九年有一夜夢見神祐得考試登第,果然當年應考登第,

道光二十三年為感神祐之恩,商請地方人仕紳 等籌建本廟以報神恩,如上述之下於道光二十三

年四年起工同二十四年四月竣工,其費八百餘元,是由發起人 陳學光外五人及向眾庶勸募捐獻,

其後光緒七年六月為風雨侵蝕,陳朝綱外九人發起向信徒仕紳勸募千餘元重建改築,

由光緒七年六月起工同十五年十二月竣工。

臺灣通史卷二十二 : 文昌祠  在竹北一堡新埔莊。道光二十三年,舉人陳學光倡建,祀文昌,

春秋致祭,並為鄉人士文社。

台中文昌廟有匾:  人文宏化

上款:道光壬寅年(1842)仲秋月穀旦 下款:己亥正科後學舉人陳學光敬題

竹田福田村陳家的始祖為碩仟公,相傳是鄭成功身邊的護衛將軍,後定居於竹田。

道光十九年子孫陳學光也考中舉人, 獲頒之文魁匾額也掛在陳家祖堂及大門口。

根據考證 , 陳學光應非出身於竹田陳家 ,但應當有族親之關係……

碩仟公係從廣東省蕉嶺縣金豐鄉福嶺村渡海來台,  同屬嘉應州轄內

陳學光之情形應該與吳子光相仿吧?

 

黃纘緒(1817- 1893) 字紹芳, 號啟堂, 生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 , 黃厚朴六子,

原居於台北芝蘭保, 後隨祖父遷入宜蘭北門, 以耕農為生。

少隨秀才陳瑞林讀書, 因家貧困自力學習。

道光二十二年考取台灣府秀才, 同年赴福州秋闈擢庚子 恩科

中式第八十三名舉人, 為宜蘭登賢書之稿矢 ……

返籍後即任宜蘭仰山書院教授, 黃舉人曾七度進京應考可惜未能如願, 遂絕意仕途。

同治九年應聘擔任侯官儒學正堂, 光緒元年(1875) 擔任鄉試同考官,

光緒七年欽加同知銜, 誥授朝議大夫。

今宜市孝廉里,名稱由來即是為紀念黃纘緒舉孝廉歸,

黃舉人一輩子娶五妻;元配朱粉、林玉梅、林冬梅、張聯珠、賴月;

生十三子;作楫、作棟、作樑、作楹、作銘、作福、作淑、作琮、作璜、作霖、作墉、

作楨、作照,子孫繁衍,成就卓越。

生前曾與孝廉陳淑均, 李春華, 共生黃學海,黃鏘, 生員李棋生, 楊德昭等合力編纂噶瑪蘭廳志,

在福州擔任教諭期間, 曾參與福州府至之纂修……

卒於光緒十九年, 享年七十七歲, 葬於四圍堡草湳山麓。

生平著述文章不少, 惜未刊行於世。

昔日黃舉人宅邸原在新民路100巷友愛百貨前停車場位置。可惜已予以拆除 …..

值得慶幸的是,黃宅構建目前重組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內,依其原貌復建原狀,

作為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範例。

 

劉獻廷, 號修堂, 字集璜, 祖籍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鄉。 自幼好學, 擅 長詩文, 精通經史。

道光十四年(1834)參加甲午科鄉試中式舉人,為貓裏地方第一人。

其子劉禎(名翰 ,字金璧)接著於道光二十年(1840)考取庚子柯中式舉人,

父子倆先後中舉,光宗耀祖,成為地方的美談,鄉人因此稱此地為「舉人坪」……

賴氏節孝坊原建於苗栗文昌祀右側,明治四十一年(1909),因道路拓寬,遷至天雲廟旁,

直到民國六十八年天雲廟改建,再度遷移至貓狸山公園現址。

該坊是為旌表賴四娘的節孝事蹟而建的牌坊,內政部七十四年公告指定為古蹟。

賴氏生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幼時指腹給舉人劉獻廷長子金錫為妻,年十四,夫逝矢志守寡。

夫弟舉人劉禎,感佩其孝節可風,呈請清廷予以旌表。

劉緝光,名宏才,號穆亭,緝光為其字。為舉人劉禎之後代。

公館福基以東山區,咸豐年間,仍然是原住民聚居之地,而且且經常出沒騷擾附近墾民,

劉緝光不辭跋涉險阻,親率壯丁鎮撫,將北寮一帶悉數拓墾…..

對當地的拓植具有影響性的功勞

 

 

 

0

一則留言

  1. 匿名訪客 2014 年 11 月 15 日 於 上午 3:43

    188金宝博娱乐场,188bet金宝博滚球投注官方网站备用网址_228238.com

    我们为什么要相遇上帝说是为了还清前世欠下的孽债然后我笑了.前世我们过了奈何桥.为什么我们那么傻,喝不下那碗孟婆汤…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