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惠安在過去一向被視為—石雕之鄉。在這樣一個地理條件極為貧瘠的地區成長,村莊附近的
民眾大多 仰賴手藝工業維持生計,例如,離崇武稍遠之溪底村是擅長大木結構的專業村, 曾到過台灣
有名的唐山匠師王益順即出自於此,
另外,著名的蔣氏石匠則出自崇武的峰前村,而張木成所居住的五群村,舊稱黃坑舖,同村親族
不是前往南洋經商,就是以打石為業,其父親張火廣即當地出名的石匠之一……
泉州惠安縣峰前村的石雕匠師群(俗稱打石師),有一支以蔣馨為首的工匠,於大正、昭和年間
渡海來台,從事台灣廟宇、墓園的石雕,並設籍於鹿港。
蔣馨生於同治十二年(1873),在惠安蔣氏家族輩份為「仁」字輩,又名蔣仁馨,
由於蔣馨有點駝背,故人稱「龜馨」,其父執輩為惠安的石雕匠師。
蔣馨在福建擁有石山,並曾在廈門開設「泉興石廠」,從事石材雕刻買賣。
蔣馨參與台灣著名的石雕工程有昭和二年至十一年(1927至1936)鹿港天后宮正殿及三川殿、
昭和五年(1930)鹿港黃禮永墓、昭和五年至十年(1930至1935)高雄陳中和墓、昭和七年
至十一年(1932至1936)彰化南瑤宮前殿石雕、昭和八年(1933)南鯤鯓代天府前殿石雕、
昭和十三年(1938)辜顯榮墓等,
在鹿港地區許多望族的墓園石雕,均為蔣馨家族所承攬施做。
大正九年(1920)南瑤宮董事咸認為正殿(今觀音殿)基礎不實,砌造不牢而倡議改建,
將原正殿改為觀音殿,另聘請吳海桐主持正殿的設計,由老二媽會大總理林金柱、副總理
林泉州負責重修工程,至大正十三年(1924)完成正殿的工程。
正殿完成後,於昭和元年(1926)聘請泉州匠師王益順之侄王樹發主持三川殿的重修,
並由惠安石匠蔣馨承做三川殿石雕,至昭和十一年(1936)完成南瑤宮的建築。
南瑤宮三川殿的石雕,雕工精湛,石材以泉州石及青斗石為主。
今廟旁有一塊南瑤宮重修石碑,其上落款即為「廈門泉興石廠蔣馨督造」。
參時參與的除了蔣馨之外、尚有蔣文華、蔣銀牆等人 ;
相信為其滿意的作品 …..
蔣馨亦從事台灣墓園等的石雕,其中又以陳中和墓園的石雕,最為精采。
墓園具有官壙、墓龜、墓山、墓碑、墓埕及墓手、石獅等,墓前擁有后土、半月池、
石燈、銀紙亭、石象、石雕瓜果、石雕國畫、名人題字等,屬於台灣傳統墓園式樣,
並結合和式風格的精緻墓園。
其中之青斗石、花崗石等石雕,主要為石雕巨匠蔣馨之傑作,
石材、雕刻皆為一流精心之作,此外洗石子的技術,與繪畫影雕之傳神,亦令人讚賞,
深具建築之美。
蔣馨之女蔣寶,大正八年(1919)下嫁惠安崇武鎮大岞村人張金山,
張金山原在大陸從事染布,於昭和二年(1927)偕蔣寶至台灣,隨後並在鹿港街市開設石店,
協助蔣家掌櫃並負責石雕承包工程。
蔣馨於昭和八年(1933)辭世後,石雕工程即由張金山經營。
張金山接手石雕承包工程後,創辦「張金記」商號,
張金山的長子張清玉、次子張清碧自幼耳濡目染,成為石雕匠師,
民國四十八年天后宮後殿牆堵石雕為張金山之子張清玉及張清碧的作品,
張金山於民國五十年去世,張清玉及張清碧繼承父志延續「張金記」店號,
台灣三峽祖師廟前殿之石獅、鹿港天后宮後殿水車堵石雕等即為張清玉的作品。
二子張清碧則在鹿港中山路開設石店,以刻墓碑為主,也曾參與天后宮後殿的石雕。
民國六十五年張清碧去世後,「張金記」商號才結束打石生意。
蔣馨及其後代女婿張金山之子張清玉及張清碧等,皆為著名石雕匠師,
其族人目前仍居住於鹿港埔頭街內 ,
只是從事石雕工作恐怕已不多 …..
峰前村一帶之蔣姓匠師頗有盛名,
知名者有除蔣馨之外 , 尚有蔣文華、蔣銀牆、蔣文山、蔣棟材、蔣文浦、蔣提福、蔣樹林等人 ,
該派所雕之文武人物,臉部上窄下寬,額小而頰寬,為其特色之一。
鹿港天后宮三川殿龍柱即為昭和十一年(1936)由蔣馨的匠師 文華師(蔣文華)所雕刻,
其造型為單龍盤柱,多鏤空雕,四爪握珠之造形,柱上裝飾有蝦、螃蟹、魚、鰲魚、八仙
及封神榜人物。
龍柱層層疊置,構圖上極為簡潔精美 ,稱得上是經典之作。
從昭和二年至民國六十五年,近五十年的時光,橫跨祖孫三代,
蔣馨家族為台灣留下了許多精緻的石雕作品。
金宝博,金宝博娱乐城,金宝博娱乐城信誉,金宝博娱乐城开户注册
闷骚 就是有礼貌的YD一次劣质的**还不如呆在家里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