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湳雅吳家原籍福建省廈門石兜村,清乾隆年間,吳嗣振經商臺海兩岸成立「吳振利」商號,
隨著家族事業推廣婚姻圈亦隨之擴大,逐漸成為當地的望族或士紳階級。
清時頭前溪水位較高,河口的竹塹港一直是新竹地區與大陸東南沿 海各地貿易往來主要的港口,
船隻可溯溪到金門厝渡、舊社渡,湳雅吳家 基於地利之便設立「吳振利」商號,並加入塹郊「金長和」
商人組織,參與 地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活動。
吳家由郊商、墾戶變成士紳階 級,且是塹城郊商中士 紳化最徹底的世家之一,
被認為是竹塹郊商中鳳毛麟角者…..
漢人移民開墾新竹以王世傑為首。
王世傑是泉州同安縣人,明鄭時期以督運糧有功,准其拓墾。
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 清廷在竹塹地區設塘增兵,開始了竹塹地區的開墾。
王世傑自大陸率其族親及鄉人一百八十餘人到竹塹,以今新竹市東門街、暗街仔為中 心,逐次
展開拓墾工作。漢人在台灣初期從事農業的拓殖,而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仍仰賴大陸進口,
吳振利兄弟適時到竹塹北門街銷售商品,後來分別在湳雅庄與北門街設立商號「吳振利」。
振利號在臺海貿易有三個據點,一是湳雅庄的公館,二 是新竹北門街的店面,三是福建廈門
市中山路的本舖,這應是湳雅吳家在 清代發展郊商貿易的主線所在。
王世傑在今新竹市區城隍廟附近展開拓墾,漸往北、西方向擴大拓墾 範圍,「而於康熙末年,
在今東勢以西,頭前溪以南,客雅溪以北的新竹 平原地區,建南莊二十四個聚落和北莊十三個聚落。
湳雅庄即是北莊十三個聚落之一……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吳學德派下第十二世子孫吳嗣振兄 弟,在清廷第三次詔許移民搬眷之際,
由福建同安邑石兜村渡台 遷居新竹湳雅庄,吳嗣振開設船頭行經商台閩兩地,貨物由頭前溪 金門厝
上岸,以牛車送至「公館」吳振利號所在地,之後再將商品置於北門 大街各商號出售。
後來族人日多, 設置的商號分支漸多,較著名的商號尚有「吳萬裕」「吳振鎰」「王益三」
「金福隆」「吳萬德」「吳萬吉」「吳順記」等,
日治 時期則有「吳合益」「吳瑞昌」等商號……
傳統商人家族提升社會地位的途徑有二:經商致富,捐納為官;其次則是以龐大的財力為
後盾,鼓勵家人參加科舉考試。
湳雅吳家大致按照如此的 型式來發展,其家族成員參加科舉考試的成果計有:
武進士一: 吳士邦(禎弼) (十四世)。武舉二人: 吳奠邦(禎燁)、吳興邦(禎赫)(十四世);
文舉人則有 一人, 即吳士敬(以讓)(十五世)者也。其他如國學生十二人,太學生六人,新竹邑庠生四人,
同安邑 庠生三人,新竹縣邑武生六人,臺灣邑武生十一人。
在族人的世代中,以十四世有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員最多,且達到頂 峰。
打進官場,是為了鞏固家族的經濟利益,經營家族事業才是主職。
嘉慶元年(1796)高中武進士的吳士邦,雖被封為琉球福寧總鎮府,但往官 場上的發展似乎
不是最愛,最終仍在台灣的新竹市落腳,享受優渥的家 居生活與清高的社會地位。
同治庚午科中式文舉人的吳士敬,在商場表現 也勝過官場。
吳士梅即吳友信、吳士敬即吳讓記,兄弟倆人的祖居地「內翰第」正 廳依然存在,
整個房屋的面向長安街後接北門街 。
從嘉慶到道光年間, 吳家曾參與捐建文廟、以及淡水廳城牆等公共事務。
吳家對於社會福利事業甚為熱心,曾為佃農購置墓地、捐款大眾廟中 元普渡費用,
道光年間捐獻義塚,收葬無名屍骨。同治六年,捐建義倉並 設立明善堂,附設義塾,
捐榖四千石是所有新竹士紳中捐獻最多者。
此 外,參與地方經理、保甲長、挑夫首的選舉,顯見在地方事務的影響力。
吳家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多以公號「吳振利」掛名,較著名的人員 有吳國步、吳國治兩兄弟,
以及吳國步的三子—吳士敬。
吳國步(1778-1827),淡水廳儒士、例贈文林郎、武翼都尉,壽年五十。
在淡水廳築磚城時曾出錢出力,為嘉慶、道光年間新竹地區的士紳名人,元配楊氏在
大陸居住,生子有來,在新竹地區娶一妾蘇氏,生兩子友信(士梅)、以禮(士敬)。
文獻記載:「蘇氏,竹塹吳國步妻,年二十六守寡,七十歲卒。」
蘇進治為典型的商人婦,係吳國步的「簉室」,丈夫過世時,兩個兒子,當時處於幼年。
這個年輕而幹練的寡婦,平日除主持家政外,並參與家族商業經營,做的有聲有色。
由於善於經營家業,獲利甚豐,因而為家族購入許多土地,守節多年之後,晚年有腳疾,
不良於行, 吳士敬親侍湯藥,十分孝順。
去世之後,兒子為她呈請旌表節孝,隨即奉准建立石坊,並入祀貞孝節烈祠。
目前(蘇氏)節孝坊仍立於今湳雅街邊,亦即席日吳家祖厝所在地之附近。
吳國治(1788-1854) 名禎道,字爾志,官章國治,國學生,享年六十七歲。
其妻許氏吉,享壽一百零三歲。
台灣巡撫劉銘傳曾題請建坊,旌表給與貞壽之門字樣。光緒十六年九月初五日,禮部具題。
初七日奉旨,許氏吉再加恩賞,給上用緞一疋、銀十兩餘。
長子吳士梅為新竹縣邑武秀才,在捐納一個「藍翎都閫府職」的官銜之後,
似乎全心在家族事業的發展,由於前後有五個老婆、六個兒子,食指浩繁之下後來投注
極大的心思在家族產業的爭奪。
次子吳士敬,是湳雅吳家唯一的文舉人。
吳士敬 (1826-1886 )譜名儀禮,字以讓,號謹齋。
同治庚午科舉人,同治元年戴萬生(潮春)亂起,帶領團練收副大甲土城,事平後以
軍功奏保為「候選訓導」。光緒二年,加捐為「候選內閣中書」,其在北門街的宅第
因而名為「內翰第」, 舖中仍懸掛有吳士敬高中文魁時所立之匾額。
日治之後, 吳家以吳迺持表現最積極,曾出 任新竹連庄保甲局評議員,族人中擔任
湳雅庄保正、客雅庄保正,多少應 與他有關。
吳信榮,曾是前清欽加的五品官,乙未時年僅三十二歲,隔年擔任日本司令部委員,
及憲兵通譯,三十四歲擔任新竹地方法院雇員,三十八歲擔任新竹聯庄保甲局評議員。
吳信教也是乙未割台之後,另一個迅速擠入士紳階層的少數成員之一。
明治三十四年(1900) 二十四歲時擔任新竹廳苦苓腳 外三十四庄保甲聯庄副團長,
二十七歲擔任湳雅庄保 正。二十九歲開始接受日語教育,同一年被選 上第五區土地
整理委員,明治四十至大正二年擔任樹林頭公學校 學務委員職務,並為地方稅調查委員。
昭和五年(1930) 五十四歲時,結束了長達約二十八年保正工作。
隨著家族事業推廣婚姻圈亦隨之擴大,其婚配對象之社經地位大抵相當,
都是各地的望族或士紳階級。
湳雅吳家與鄭用錫的弟弟即掌明志書院三十多年的鄭用鑑家庭,
在道光到光緒初年曾有密集聯婚的現象,
除了吳家女性表現優秀外,家族之間利益的聯結是主因。
直至今日, 湳雅吳家仍舊是新竹地區重要的家族……
部分資料引用自:
清代新竹湳雅吳家的女性 楊 婉 伶 (竹塹文獻雜誌第41期)
申博官方网址
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