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楹聯(052) 台中 南屯 萬和宮
(1) 嘉慶元年葭月穀旦 萬里恩波 揀南合境弟子同立 (2) 仁孝出神心願大眾皆遵懿範 春秋隆祀典知九天早鑒真誠 (3) 光緒丙戌年仲冬穀旦 心本不二 沐恩張姓弟子重修 (4) 德秉海隅大深覆載 功同水國合薦馨香 道光歲次秋昭陽穀旦 沐恩信生江國春 盥手敬書 (5) 聖德堪崇四時隆祭祀 母儀共仰各姓沐恩光 (6) 法雨注南天草木山川生秀色 慈雲佈西土士農商賈沐恩光 (7) 光緒戊年孟春置
(1) 嘉慶元年葭月穀旦 萬里恩波 揀南合境弟子同立 (2) 仁孝出神心願大眾皆遵懿範 春秋隆祀典知九天早鑒真誠 (3) 光緒丙戌年仲冬穀旦 心本不二 沐恩張姓弟子重修 (4) 德秉海隅大深覆載 功同水國合薦馨香 道光歲次秋昭陽穀旦 沐恩信生江國春 盥手敬書 (5) 聖德堪崇四時隆祭祀 母儀共仰各姓沐恩光 (6) 法雨注南天草木山川生秀色 慈雲佈西土士農商賈沐恩光 (7) 光緒戊年孟春置
(1) 法雨宏施 肅寧劉春霖敬書 霧峰林垂拱敬獻 (2) 靈風赫奕壯臺澎 坤德慈祥傳海島 大正十三年甲子冬月 大屯郡大里庄 黃柚等叩謝 (3) 樂育為懷克保萬民同赤子 成仁救難永效四海慶安瀾 (4) 德普人間長垂於雨露 恩覃海上遠靜乎鯨鰲 大正十三年甲子冬月 臺中新富町大森材木商行 曾瓦敬謝 臺中市錦町五丁目 台中金德興商會 陳金山仝叩謝 (5) 樂利溥重洋至今港□黃螺靈蹟猶傳鍾聖女 成虧關一霎自
張希袞(1849∼1940)先世由福建泉州同安縣來臺,居士林,以農為業,父營商, 移寓大稻埕普願街(今改迪化街)。少好學,從大龍峒陳孝廉樹藍遊,博聞多識,同治間以優等入泮。 乙未割臺後,出任保良局,明治三十年(1898)任第十四區街長, 明治三十三年(1902) 執教大稻埕公學校,退職後仍以課徒為樂,以九二高齡捐館。 張希袞生而 穎悟好學,自幼讀書寫字,聰慧過人,及 長博學多識,精通經史百家。 同 […]
林仁和,字劍峰,1965年出生於雲林縣台西淳樸的鄉下,早期追隨父親學習書法, 學生時代隨謝榮源老師學習國畫、水彩、寫生與素描,墊定了傳統藝術的根基。 畢業後至台中學習電影繪畫,而後跟隨大哥從事寺廟彩繪工作,對傳統寺廟彩繪產生極大興趣, 並開始努力鑽研。 林仁和曾先後受彩繪大師潘麗水及蔡草如指導學習人物造型與花鳥技藝。 再與泥塑大師江清露老師合作大型寺廟泥塑創作時,屢受其親自指導古典泥塑配法配色等技 […]
廖慶章(1959- ),雲林縣人。18歲隨府城丁清石先生習寺廟彩繪,35歲那年追隨水墨大師 蔡茂松習山水,就這樣一頭栽進他的水墨畫世界,自得其樂,無怨無悔。 廖慶章國中畢業後因父親事業失敗,放棄升學而就業,加入廟宇彩繪行列,先後追隨府城畫師 丁清石、陳炳伸,1982年自立門戶。年輕時就在台南從事寺廟彩繪,練出一手絕妙的彩繪功夫, 畫神像、描繪廟門,筆法工整細膩,栩栩如生,奠定在傳統彩繪界 […]
丁清石( -2004) 台南人,其父為府城知名油漆彩繪司丁網(1912-1972)。 丁網, 業界稱之為網司, 網絲計生5男2女,清石排行第2,長兄清川與他,均承接父親衣缽, 以寺廟油彩為生,兼及畫司工作。其中清石尤具繪畫天賦,卓然成師,教授子弟多人,均成氣候。 丁網曾追隨府城畫司潘春源學習,得潘師賜字「雲鵬」; 丁清石自幼追隨乃父,到處工作,勤奮努力,加以天賦、興趣,在各項彩繪工作 […]
劉家正(1955- ),別號玉山人。民國44年生於南投縣信義鄉,自幼喜好塗鴉,小學三四年級就跟著 姨丈四處寫生,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初中畢業後離開家鄉前往臺南投靠擅長佛畫的姨丈。為了拓展視野, 劉家正向雲鵬工藝社的知名畫師丁網先生習藝,同時利用工作閒暇之餘跟著姨丈學習佛像繪製。 劉家正的姨父正是師承台南第一代潘春源門下之曾竹根先生。 投入宗教繪畫,一開始學的是基本的貼色(貼金箔)技法, […]
陳穎派(1933- ) 雲林土庫人,12歲學藝,17歲出師,從事彩繪超過一甲子,施作的廟宇、書院、 宗祠遍及西部各地。依傳統彩繪工法施作,曾多次參與古蹟修復,鹿港城隍廟、南投藍田書院、和美 道東書院、大肚磺溪書院、彰化元清觀等為其重要作品。 曾應聘於臺灣藝術大學傳授傳統彩繪技術。 以他為首的「穎川堂彩繪」是晚近發展起來的彩繪匠派。 陳穎派,業界稱為「派司」。12歲就跟父親陳萬福學藝,而陳 […]
臺灣廟宇石雕深受中國福建惠安崇武體系的影響,在日治時期惠安崇武石匠大量來臺, 其中以來自惠安崇武峰前村的蔣氏石匠一族最具代表性,他們的石雕作品遍布臺灣各地,對臺灣 廟宇石雕各方面的影響也最為深遠。 土庫順天宮草創於清順治年間草創;據鄉人耆老訪談錄載自清初即有小廟。清朝道光年間,有七房林 喜捨廟地一所,以許際昌,怡德號,德茂號,林洽源、陳世澎、許光地等行郊為助,集資在道光十四年 (1834)間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