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潯 吳氏一族之武功略傳
福建福清市玉塘村開基祖吳元益公是太伯公第75世孫,吳祭14世孫。 生於宋寧宗開禧元年,卒於元成宗大德4年(1205——1300),享年96歲。 元益公於元初自莆田遷福清石塘(後改玉塘)開基。 至今繁衍幾十萬人。 廈門同安石潯村吳姓開基祖從師公是福清玉塘村元益公第九世裔孫, 於明洪武二十年,護兄從倫公戌永寧衛至石潯。 吳祭為最早入閩,開發福建的先賢之一。 吳祭是泰伯第62世孫,字孝先,號道成,生於唐 […]
福建福清市玉塘村開基祖吳元益公是太伯公第75世孫,吳祭14世孫。 生於宋寧宗開禧元年,卒於元成宗大德4年(1205——1300),享年96歲。 元益公於元初自莆田遷福清石塘(後改玉塘)開基。 至今繁衍幾十萬人。 廈門同安石潯村吳姓開基祖從師公是福清玉塘村元益公第九世裔孫, 於明洪武二十年,護兄從倫公戌永寧衛至石潯。 吳祭為最早入閩,開發福建的先賢之一。 吳祭是泰伯第62世孫,字孝先,號道成,生於唐 […]
石像生,石人又稱石翁仲,是漢字文化圈 君主、皇族、貴族、高官顯要陵墓的石雕,多立於神道前, 作為驅邪鎮墓、地位標記、於表彰死者生前的功績的用途, 造型有象、獅、獬豸、麒麟、駱、虎、羊、馬等動物, 以及人型的石雕像等。 石象生是墓主身份的重要標誌。 中國最早可追溯的神道石象生是西漢霍去病墓所建 「馬踏匈奴、力士抱熊」等石象。 漢光武帝原陵建有石象生群,為後世帝王陵所效仿。 南朝時,陵墓以神道柱作為神 […]
丘逢甲,逢甲譜名秉淵,以生甲子年故名逢甲,字仙根,號蟄仙, 亦號蟄庵,又號仲閼,詩文署倉海君、南武山人、東海遺民, 人稱倉海先生。 丘逢甲生於甲子之年(清同治三年,1864)。 從字面上看,生逢甲子之年故名逢甲是順理成章的。 於是,有公初諱逢甲,以逢甲子年生也(丘琮:《倉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譜》)之說。 其實,此說尚可斟酌。 逢甲的長兄名先甲,先甲以及逢甲弟輩源甲、樹甲、瑞甲、兆甲、 崇甲、同甲、世甲 […]
店前村,屬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管轄的七個行政村之一。 此地爲福州科甲第一家— 陳若霖家族的世居地。 明清以來,這兒出了22名進士、1名翰林、110名擧人。 歷代有國内外政界、科技、文敎等數百名人,其中又以陳若霖、陳寶琛、陳長捷、 陳慶甲、陳體誠、陳體榮、陳岱孫、陳彪、陳運和等尤其出名。 福州南台島有個叫螺洲的地方,南面是煙波浩瀚的螺江,隔江虎山嚴嚴,若案若几。 明洪武年間陳廣舉 […]
燕山黃氏以「燕山衍派」為堂號,燕山指的就是元朝時的元大都。 根據地方志和族譜記載,燕山黃開基始祖答刺真,生於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宋末元初時隨元軍入福建, 元世祖至元年間中進士,歷任南安縣尉、福州路海口總場總憲兵使等職,進爵「忠勇」。 答刺真在福建為官時,德惠於民,深受百姓愛戴,後來便「以官為家,入籍南安,復故氏黃」, 1326年去世,葬在豐州獅子山。 經過700多年歲月的變遷,如今的燕山黃 […]
黄帝裔孫大田,封于傅邑(在古虞與北虢之間,清河上游,今山西平陸縣),子孫因以地為姓。 生聚蕃衍,在黄河上游一带。遂成巨閥。 傅氏傳至殷(商)朝代,傅說隐于傅巌之野,受聘于商王高宗武丁,國大治,與歷史上有名的伊尹并稱為賢相。 傅說在未出仕時,所居傅巌地带,因黄河洪患改道,溝渠阻塞,說公為利于黎庶跋涉輾转之苦, 發明版築(今谓墙模)開渠築壩,引水歸川,民赖以便。 後世遂有以版築流芳最為傅氏堂號者 […]
元朝時阿拉伯望族人士賽典赤瞻思丁(Sayyidjil Shamsuddin omer,1210〜1279) 在雲南為官,被封為「咸陽王」。 其長子納速拉丁在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遷到泉州來為官,其次孫烏馬兒,歷任元朝泉州府同治、 泉州市舶司提舉等官職,此即是陳江丁姓一世祖節齋公 (諱謹,字慎思)。 丁氏家族三代單傳,到了三世祖(名丁夔,字碩德)掌家時代,為了躲避戰亂, 帶領家人( […]
閩書記載:潘湖環湖百余里,沿湖而居,唐宋時,弦頌相聞,科第不乏,擢第者几三十。 黄姓第一狀元黄仁穎就誕生于此村。 福建省晋江市 池店鎮潘湖村以潘氏最早開基于此湖故名之, 為池店鎮第三大村,位于泉州城南十里許剌桐大橋南段福厦公路旁,在獅山南部九十九溪北畔, 東與池店村接壤,西與仕春村相連,北與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南臨九十九溪。 西南則與青陽鎮的霞浯村交界。 宋、元時屬登瀛里,明、清屬三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