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野 宇平治(1867年9月28日—1937年12月14日)日本建築師。 1867年出生於日本新潟縣上越市,1890年畢業於舊制第一高等學校,1893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1897年進入日本銀行擔任工程師,師從辰野金吾。 後對明治時期的幾家分店(包括大阪、京都、小樽分店)進行設計監督。1909年在臺灣總督府競圖比賽中獲勝,1913年自己創建建築事務所。1917年擔任日本建築師會(現日本建築家協會) […]
長野 宇平治(1867年9月28日—1937年12月14日)日本建築師。 1867年出生於日本新潟縣上越市,1890年畢業於舊制第一高等學校,1893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1897年進入日本銀行擔任工程師,師從辰野金吾。 後對明治時期的幾家分店(包括大阪、京都、小樽分店)進行設計監督。1909年在臺灣總督府競圖比賽中獲勝,1913年自己創建建築事務所。1917年擔任日本建築師會(現日本建築家協會) […]
澎湖地名記載最早始於南宋, 因「港外海濤彭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7][8][9]。 元世祖至元18年(1281)11月澎湖正式設澎湖巡檢司, 隸屬福建同安。 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也幫這群島嶼取了一個名字 Pescadores, 為「漁人們」的意思 。 在16世紀左右,明朝曾有海禁政策,但許多中國沿海居民仍冒險到 澎湖列嶼捕魚,其中也有部分人群或許是海盜。 在地理大發現時代,經過台灣海峽的葡萄 […]
興仁蔡氏後裔蔡廷蘭,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式, 成為澎湖本地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進士。 進士蔡廷蘭生於嘉慶六年(1801),為人廉靜,好讀書, 先後主崇文書院、引心書院及文石書院講習。 道光十七年(1837)秋試中舉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西省。 此後仕途多在大陸內地,咸豐九年(1859)以病歿於任所。 澎湖興仁蔡進士第位於馬公市興仁里, 是澎湖進士蔡廷蘭高 […]
辛齊光,字愧賢,奎璧澳湖西社人(今湖西村); 生於乾隆11年(1746),卒於道光元年(1821),享年76歲。 是辛家於順治年間在湖西創置田園同時建宗祠,傳下四房子孫的 開澎始祖秉啟(又名一明)後代, 辛齊光是第三房也稱為大三房子孫。 乾隆34年(1769)23歲時成為諸生(秀才); 嘉慶6年(1801)56歲才成為臺灣府學歲貢生第一名, 臺灣兵備道慶保在嘉慶6年(1801)為他立匾「經元」一方 […]
澎湖早期文風不盛,綜觀清領時期澎湖廳獲取舉人功名者, 包括「欽賜舉人」辛齊光與「開澎進士」蔡廷蘭在內,全澎湖具備 「舉人」身份者僅有四名, 其中媽宮社東甲便出了兩名舉人, 分別是鄭步蟾和郭鶚翔(1839-1907)。 鄭步蟾較郭鶚翔年長且早逝, 郭鶚翔在光緒28年(1885)間,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因不願接受日本統治之故,舉家搬遷至原籍(福建漳州), 光緒33年(1907年)在福建溘然長 […]
鄭步蟾(1831-1878)為清領時期澎湖媽宮人士, 曾於咸豐二年(1852)間考取壬子科舉人,亦是澎湖當地著名文人, 並曾出任澎湖文石書院山長,對地方文教貢獻良多, 光緒四年(1878)過世後,鄭步蟾在家中「打桶」(即停柩)兩年, 直到光緒六年(1880)才下葬於案山塋地(今馬公市案山里)。 澎湖早期文風不盛,綜觀清領時期澎湖廳獲取舉人功名者, 包括「欽賜舉人」辛齊光與「開澎進士」蔡廷蘭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