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  道光三年癸未科:臺灣府淡水廳.鄭用鍚

鄭用錫字在中,號祉亭,臺灣府淡水廳人。

生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於清咸豐八年(1858),享年七十一歲。

撰有北郭園全集及欽定周易折中衍義一書。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以臺灣府淡水廳籍參加戊寅恩科福建省鄉試中式舉人。

道光三年(1823),鄭用錫以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籍,參加癸未科科舉殿試考取進士,

名列三甲第一○九名賜同進士出身。 鄭用錫少穎異,淹通經史百家;尤精於「易」。

好吟詠,主明志書院講席,汲引後進。

淡自開闢,志乘無書及纂稿藏之。開臺二百年,通籍自鄭用錫開始。

鄭用錫是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後第一位臺灣本籍進士,有「開臺進士」、「開臺黃甲」之譽。

 

鄭用錫之先祖於明朝末年由福建漳州府漳浦遷居泉州府同安縣金門。

乾隆四十年(1775),其祖父鄭國唐攜子崇和渡海至臺,在淡水廳後龍(今屬苗栗市)居住。

鄭崇和後成國子監監生。

乾隆五十三年(1788)鄭用錫出生於後龍。嘉慶十一年(1806),全家遷居竹塹(今屬新竹市)。

自幼穎異,通曉經史,尤其精於《易經》。曾主明志書院講席。

嘉慶二十三年(1818)戊寅科鄉試,用錫中式舉人。

道光三年(1823)赴京參加癸未科會試,殿試位列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賜同進士出身。

 

道光六年(1826),鄭用錫與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李慎彝等稟請改建淡水廳城,即竹塹城。

工程於次年展開,由臺灣道孔昭虔親自履勘,歷時兩年完成。鄭用錫督建城池有功,加同知銜。

 

道光十四年(1834)捐官簽分兵部武選司任職,補授禮部鑄印局員外郎。

因不習官場應酬,於道光十七年(1837)以母老為由請求歸養。

返回家鄉後,開始興建自宅,即「進士第」。

 

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國海軍侵犯大安口,鄭用錫率先募鄉勇援救,受賞花翎。

 

咸豐元年(1851),在竹塹城北修築「北郭園」以自娛。

 

咸豐三年(1853),臺灣發生漳泉械鬥,親自前往調解,並撰寫《勸和論》勸告鄉民。

次年,用錫奉旨與進士施瓊芳等協辦團練,並助捐米糧,獲得二品封典。

咸豐八年(1858年)病卒,享年七十。

入祀鄉賢祠。《淡水廳志》有傳。

 

其墓位於今新竹市大眾廟山,軍人公墓右側,建於同治八年(1869),

是臺灣現存規格較高的墓葬建築。

 

墓葬依鄭用錫生前品秩而建,坐東南朝西北,佔地約2110平方米。

墓塋呈橢圓形,神道兩側石像生保存尚好,有文武官像及石馬、石羊、石獅各一對。現為二級古蹟。

 

另其父鄭崇和墓則位於後龍尾一帶,同樣列為古蹟 …….

 

鄭如松(1817-1860)字友生,號蔭坡,淡水廳竹塹人。是鄭用錫的長子。

1837年舉優貢。1846年中丙午科舉人。

近代之新竹縣長鄭永金亦為其後裔…..

新竹鄭氏家廟中有其進士匾。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