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  光緒六年庚辰科:臺灣府彰化縣.丁壽泉

 

丁壽泉(18461886),臺灣彰化鹿港人,名生添,字子浚,號醴澄,壽泉為其官印,

是鹿港丁協源家族始祖丁克家的第六子。

 

同治十二年(1873)考取舉人,之後在光緒六年(1880)庚辰科殿試考取三甲第四十八名賜同進士出身,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後授廣東即用知縣,加同知銜,但因為家中因素,

未前往廣東就任。

 

曾擔任彰化白沙書院山長,

光緒十二年時與訓導劉鳳翔、廩生吳德功、主事吳鴻藻等人探訪臺灣中部的節婦事蹟。

話說丁氏一世祖始於宋代 節齋公原居城文山里,元代四世祖仁菴公,徙居於泉州,陳埭 江頭鄉。

至清代十八世祖 樸實公六十三歲(1825)時,偕其已喪母之四子 克家(後稱為十九世祖 純良公),

由陳江來臺,家於鹿港,父子相依為命,初業雜貨商,不辭辛勞,努力經營。

歷數年得漸發展,後經營「船頭行」,堂名為「丁協源」為鹿港有數之大行號。

所屬數隻帆船與對岸大陸港口直接貿易,時以北部淡水,中部鹿港,南部安平三港為中心。

 

克家公二十一歲時,遭喪父之痛,哀戚非常,盡禮送終。

每逢忌辰事死如生,地方咸稱其克盡子職,足為世人矜式,光緒六年(1880)鹿港彰化士紳蔡德芳

僉稟上京,奉旨建坊。

克家公經營舊業,每以不得多讀書遺憾,乃重子弟教育,延師授課禮之有加。

其長子及三子四子營商,家道日隆……

次子壽輝入庠,五子壽祺入武庠,六子壽泉登丁丑科進士,欽點知縣,七子業儒,家道日隆。

乙未割台(1895)丁家全族遷回晉江陳埭,待台灣抗日事弭,光緒二十二年(1896)後陸續返台

日治時期,「新協源」與鹿港辜家及基隆顏家聯姻,造就再興的局面。

 

鹿港丁家大宅位於中山路上, 因貴為「進士第」而深受地方人士重視。

以建築格局來看,鹿港丁家大宅前頭為三間相連的店屋,內部合為一座標準合院,是鹿港長條

街屋的特例,更是少見的三坎五落兩過水的大宅,為鹿港極力維護的縣定古蹟;

而丁家的興衰歷史更是可貴的鹿港史見證。

(ps:宅內有進士匾及殿試金榜題名碑拓本)

(PS: 台灣通志稿中誤植為光緒三年丁丑科) 

 

附記:

有學者將同榜之葉題雁列入臺灣府臺灣縣進士, 茲以說明如下:

 葉題雁(??-1905字映都,號梅珊,出身於泉州鄉紳望族。出生年代不詳,一般記載為

泉州土門外下圍村人。

清光緒六年庚辰(1880) ,以臺灣縣籍高中三甲第六十名庚辰科進士

光緒二十一年(1896) 乙末三月二十三日,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正式訂立。

消息傳到台灣海峽兩岸,群情激憤。同年四月初四,在京台灣籍人士葉題雁、李清琦、汪春源、

羅秀惠、黃宗鼎等五人聯合上書都察院,由都察院左都御史裕德代轉奏呈文,堅決反對割臺。

史稱台灣五舉子公車上書或曰台灣五人上書。時葉題雁官任戶部主事。

光緒二十三年,升任戶部雲南司主事。光緒二十七年,任戶部貴州司員外郎、戶部陝西司郎中。

光緒二十八年,任陝西道監察御史。

光緒二十九年(1904),因母喪回籍泉州居住。光緒三十年(1905) 病逝。

 

因其一生主要活動除在京城任職外多在泉州一地,疑是冒籍應考。

是以台灣通志稿中未予著錄吧?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