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約365427),名潛,或名淵明。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陶徵士誄)。

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於世。

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

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著名的《桃花源記》,闡明其內心理想的社會…..

其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是沒有君主,沒有剝削,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

這雖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卻在某一程度上反映廣大農民的要求。

這一種避世的心靈取向, 即便在今日, 依然為人所嚮往。

茲將文章載錄於後: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