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魯(18451912)字肅堂,號且園。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詩人。祖籍泉州府晉江縣池店錢頭村

(一說錢塘村),生於臺灣雲林,也是福建及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於臺灣府嘉義縣他里霧菜瓜寮(今臺灣雲林縣斗南鎮)。

五歲從學,但家境貧寒,八歲由父率回福建。

年已四十四歲,方舉鄉試,光緒十六年(1890年),赴考庚寅恩科,殿試高居一甲第一名(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後歷任陝西典試、安徽、雲南學政、吉林提學使等,授正二品資政大夫。

辛亥革命以後返回福建,於廈門鼓浪嶼林菽庄(林爾嘉)處寄居。民國元年(1912年)病逝,享年68歲。

吳魯一生著作甚豐,詩作有「百哀詩」,還著有《蒙學初編》、《教育宗旨》、《國恤恭記》、《正氣

研齋匯稿》、《正氣研齋遺詩》等。

工書,善小楷。其書在人文薈萃的北京相當聞名,江春霖御史稱其「書法精絕,名噪都下」。

當代書法家吳捷秋、丁明鏡諸先生也曾撰文論贊,在書法史上自有其崇高地位。

其書出歐入虞,直逼晉唐,氣韻清新。大楷兼有麻姑仙壇風範。

擘窠大字,筆力雄健,有顏魯公遺風。其個人風格鮮明,自成一體。

傳世墨跡有如「自書大庭對策」,「陳紫峰祠堂記」,「臨孔子廟堂碑」,「臨龍神感應記」,

東觀西台「吳氏祠堂碑記」。錢塘天后廟及梅山雪峰寺等均留有其匾額…..

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為其書卷跋後寫道:「吳肅堂書法能名符其實,嚴肅端莊可寶也。」

是對其正宗書品的總評。

 

曾遒(1868-1954) 字振仲,號望濤,別號昇(升)文山人,福建晉江新門人。

光緒二十八年(1902)壬寅舉人,終生不肯出任官職,亦不結納官府,僅曾任職泉州府中等教員。

光緒中晚期曾來台,以鹿港為中心遊歷,三台寺廟,多留有其墨述。

日治後遷回泉州,以經營「清遠堂」香鋪為生。

因科舉廢除,命其子弟皆棄儒從商,共同經營下生意頗為鼎盛。

其為人端正樸素,熱心公益,主持「花橋善舉公所」十餘年,且善堪輿之術,故泉州關岳廟

「公籤」祭禮皆由其主持,在地方聲望極佳,新中國成立後也曾擔任政協委員。

其書法擅顏體,畫作則以墨梅取勝,因曾至台灣、南洋一帶遊歷,其筆墨亦聞名於三地。

著有《桐陰舊跡詩紀》,乃以詩詞紀錄泉州地方文物古蹟之作品。

工於書法,大字榜書著稱,也善畫梅花,雄建近古。

台北龍山寺及本地眾多寺廟(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等) 中均留有其書聯。

泉州龍江禪寺前殿「天王寶殿」匾額亦為曾遒所書, 樹德寺殿中亦有其書聯…..

出身於彰化花壇白沙坑(文德村)的曾維禎進士即其祖父。

按: 曾維禎, 十勤敏篤學,十三歲半入泮、十六歲進舉,遂員笈渡海跋涉上京,參加京城丙戌科

會試,因文章經綸,超群拔萃,榮獲金榜題名,又經殿試典策俱佳參加御前之面試欽點,入選翰林。

是臺灣僅有的三位翰林之一……

 

 

黃搏扶(1837 –     ),字通林,號祝堂,福建泉州人。清同治十三 年(1874)甲戌科進士。

選庶常,授編修官朝儀大夫。光緒年間移居鹿港,以擅寫書法著稱書法名家,

工硯池,以顏真卿、趙孟頫圓筆為宗;

1980年倪鄭重作《泉州清源茶》記載:

清末進士黃摶扶……倡設清源種茶公司……從建甌引種水仙茶樹……從安溪嶢陽引進

鐵觀音等良種……以宋樹(老茶樹)為名,精製高檔樣茶,選送菲律賓參加商品展銷會。

1938年《重修開元檀樾祠並大禪寺記》載: 檀樾祠由部郎祝堂 (黃摶扶)斥資修之。

泉州樹德寺內保存有進士黃摶扶所書「樹種菩提婆心濟世,德敷桑梓神武經天」書聯;

龍江禪寺後殿的「大雄寶殿」和「闔都延禧」兩匾同為黃摶扶所題;

位於廈門鼓浪嶼日光岩蓮花庵後側的巨石上,則留有民國七年 (1918) 時年黃摶扶楷書橫刻之

「曲徑通幽」四個大字。 

由此可知, 其活動區域大致都集中在泉州一地, 在臺的流寓記載反而有些不明。

書有內文版心上刊《繼世盤銘》,下刊「新竹贊化堂」,殘存第九卷,

金瓜石勸濟堂重刊淡水行忠堂鸞堂於昭和七年編著之鸞書《如心錄全書用毛筆正楷

書寫,亦即黃摶扶進士書蹟,極其珍貴。

卒年不詳, 應在民國七年(1918) 後。

 

(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