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  光緒十五年己丑科 :  臺灣府苗栗縣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譜名秉淵,字仙根,號蟄仙,晚號倉海君,又作滄海君

臺灣府淡水廳銅鑼灣客家人,祖籍廣東省嘉應府鎮平縣(今梅州市蕉嶺縣)。

光緒十五年登第三甲九十六名賜同進士出身,曾參與臺灣民主國抗日運動,擅長詩文,

著有《柏庄詩草》、《嶺雲海日樓詩鈔》。

因父親丘龍章受聘講授漢文,丘逢甲於同治三年(1864)在後壟堡銅鑼灣(今銅鑼鄉竹森村)出生。

幼即聰穎,六歲能文,14歲即考取秀才,得到巡撫丁日昌的賞識,譽為「東寧才子」。

25歲赴福州鄉試中舉。次年光緒十五年(1889),至燕京赴試,考中進士,同年五月,著主事,

分部學習,被任命為工部虞衡司主事。

但其無意在京師做官,以「親老需侍」為由返臺,受中部望族原籍漳州的筱雲呂氏(即神岡呂家)

禮聘講授漢文。

其兄丘先甲也因辦理鄉勇團練、開墾土地等因素,舉家遷往臺中。

丘逢甲曾到臺中「衡文書院」任主講,後又於臺南和嘉義舉辦新式學堂。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爆發,丘逢甲奉旨督辦團練。

次年,清軍戰敗,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灣人民激憤,丘逢甲呈文,反對割臺。

條約生效後,丘逢甲倡立民主國,率紳民奉旗、璽及總統印,獻於巡撫唐景崧,並聲援義軍反抗。

523日,唐景崧發表《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525日,臺灣民主國成立,年號「永清」,唐景崧

出任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務大臣,丘逢甲為義勇軍統領。

唐景崧駐守臺北,丘逢甲奉命駐兵南崁策應。

529日,日軍登臺,進佔基隆,守軍不敵。64日,總統唐景崧棄職,乘德商輪船逃往廈門。

丘逢甲見局勢不可為,便返回臺中,攜家眷內渡廣東嘉應州。

離臺前有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傳頌一時。

內渡後,先後主講潮州韓山書院、潮陽東山書院、澄海景韓書院,並與三弟樹甲共同成立嶺東同文學堂。

18966月丘逢甲於首次到廣州,在邱氏書室寫下了《鎮海樓》、《珠江書感》等20多首詩。

 

1903年,被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等聘為興民學堂首任監督。

光緒三十年(1904)再赴廣州,任廣東學務公所參議。

光緒三十二年(1906),被兩廣總督岑春瑄聘為兩廣學務處視學、廣州府中學堂監督。

1907年,與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秘密籌劃潮州黃岡起義。

光緒三十四年(1908),被推為廣東教育總會會長。

宣統元年(1909),廣東諮議局成立,丘逢甲當選議員,既而被推舉為副議長。

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響應,廣東宣佈獨立,推胡漢民為都督。

丘逢甲被選為代表,選舉孫文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民國元年(1912),丘逢甲因積勞成疾,請假南返。

同年225日,卒於廣東鎮平縣(今梅州市蕉嶺縣),遺言「葬須南向,吾不忘臺灣也」。

 

其兄丘先甲,於乙未割台後一起返回廣東,後又遷回臺中,開墾現在臺中市北屯區大坑一帶,

現有墓園於臺中國際高爾夫球場南面,2005年經臺中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其子丘念臺,為中國國民黨大老,曾任臺灣省政府民政廳長兼任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

1961年丘念臺及監察委員楊亮功等議,在中部地區興建一所大學,為紀念丘逢甲而命名為

逢甲工商學院。後遷往西屯區現址,1980年改制為逢甲大學。

今豐原的公老坪公園內仍立有其旗竿座,

苗栗的貓貍山公園內亦立有其紀念碑一座……

 

光緒十五年時苗栗已設縣治,姑且認定其考籍為是。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