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現在屬江西省)人,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荻稈畫地教讀。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官館閣

校勘,景佑三年(1036年),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

慶曆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曾致書高若訥《與高司諫書》,責其不諫,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

被誣貶知饒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醉翁亭記及豐樂亭記均是慶曆六年(1046)歐陽修被貶知滁州太守時所寫的。

文章極其生動的描寫了滁州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並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畫面,

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

滁州是安徽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

醉翁亭,中國四大名亭之首,又被稱為天下第一亭。位於滁州市西南的琅琊山風景區,

在風景區的豐山腳下,有一處古老的園林,上倚豐山,下臨幽谷,古木參天,山花遍地,

這便是自宋代遺留至今的著名勝跡—豐樂亭。

 

 

 

歐陽修自號「醉翁」,醉翁亭之名由此而得。

「豐樂亭」則因背依豐山而得名,取其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

茲將兩篇名作載錄其後: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臨谿而漁,谿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懽也。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豐樂亭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

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  

 

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

生擒其將皇甫輝、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

之關,穀求暈、鳳就擒之所,而幫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

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陰,劃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稈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

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

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

望山,俯而而聽泉,掇幽芒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

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焉。

 

 

 

0

發表留言